上周五出伏了,还没穿够漂亮小裙子,吃够西瓜、冰淇淋,夏天就要离我们而去。
今天我们将迎来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处暑,即为“出暑”,喻示初秋炎热即将结束,同时天气也渐渐变凉。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其特点就是“早上冷飕飕,中午热死牛”,昼夜温差大。
那么在夏秋季节变换之际,我们该如何调养身体呢?

#01
防秋困
最近你们是不是觉得浑身懒洋洋的,总是累累的,其实这就是“秋乏”。
由于处暑节气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人体总会觉得困怠。

要化解“秋乏”,可以从调节人体节律入手,合理调整日常起居,避免熬夜,做到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
“早睡早起”是众所周知的,但科学的养生保健需要更全面地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
人体自我修复活动大多发生在凌晨4点之前,若是过了这段时间,补睡再长时间,都难以弥补熬夜带来的损失(伤肝、内分泌紊乱、皮肤受损、增重、记忆力下降等)。所以,最好每天都能在23点前上床休息。

另外,由于处暑过后夜里较凉,为了保护阳气,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盖薄被,防受凉。
#02
防秋燥
初秋暑气未散,温热犹在,燥邪与温热之气相合,则表现为“温燥”。
这个时候,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头发干枯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子嗓子干的冒火,大便干结等这种阴津耗损不足的现象。

因此,处暑时节的饮食养生侧重甘凉濡润、润肺生津,日常适量多吃百合、银耳、黑木耳、莲藕、菱角、梨、猕猴桃、葡萄、石榴、甘蔗等清凉生津类食物。

下面给姐妹们介绍一款适合初秋“防温燥”的汤品——银耳百合雪梨汤(滋阴清热、润燥化痰)
滋阴清热
润燥化痰
#1
银耳百合雪梨汤

食材:
梨、干银耳、百合干、枸杞、鲜石斛、红薯、陈皮
做法:
1.干银耳先泡发,切碎后放入锅中,炖煮40分钟左右。
2.百合干洗净,加入锅中继续煮30分钟左右。
3.红薯去皮、切块,梨洗净后切块(梨皮可去、可不去),和枸杞、鲜石斛、陈皮一同放入锅内煮20分钟左右即可。
#03
防秋湿
之所以外邪能入侵体内,是因为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正气不足所致。所以,为了更好的防温燥,一定要顾护脾胃,把脾胃之气补足,不让身体受燥邪所扰。
秋分之前,主要以秋湿为主,而“脾恶湿”,所以处暑时节还是要注意防秋湿。

人体湿气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感染外湿邪气,多与所处的潮湿环境有关;另一个是脾失运化所形成的“内湿”,多与饮食有关。
因此,防秋湿首先要做到:
*少吃生冷的食物
*少吃油腻的食物
*不要淋雨
*不要待在潮湿的环境中
*少思虑、避免久坐等

其次,要祛湿,不仅要养脾胃,还要兼顾肾。因为肾主水,能调节全身水液代谢,所以同时补好脾和肾,才能更好的清利下焦的湿气。
所谓五味入五脏,五色入五脏。甘味的食物以及黄色的食物可以养脾胃,咸味的食物以及黑色的食物可以补肾。

秋季适合滋养脾胃的食物有:铁棍山药、红薯、南瓜、玉米、板栗、小米等;补肾的食物有,黑芝麻、黑豆、黑皮花生、黑藜麦、桑葚、枸杞等。

铁棍山药是秋季食物里妥妥的C位了。它是非常好的药食同源的食材,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据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铁棍山药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四季更迭,秋风送爽。愿姐妹们逍遥自在,长宁无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