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图片,是我昨晚雨夜整理笔记时重读拍摄的,记录的是2017年1月4日当天的速记笔记。
我有一个小习惯,喜欢读过期的财经杂志,并且经常拿来当做幽默故事来读,在这些言之凿凿或者高大上的言辞语句中,经常会笑出声来,甚至脑补很多舞台上演员卖力演出,尽情挥展潇洒的场景。
试想一下,假如我当时是坐在台下的观众,就这么专心致志,就这么偏听偏信,就这么被代入感极强的语调所吸引,于是若有所得,偶发感慨,时常还拿来在聚会中、群里二手传播,那是不是应验了那句话:“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句话了呢?
当我读过期财经杂志时,脑海里时常浮现的是侯孝贤的电影《海上花》中的片段,我自己也奇怪如此奇葩的联想,也许是那些洋泾浜的话语,做作的腔调有了代入感吧。
接下来,我解读一下我这张笔记的理解。
左边的笔记是吴晓波老师在2016年底的上海年终演讲,是收门票的。关于2017年,让我们看看应验了哪些?
一,抗拒舒适感,迎合陌生感。
这句话适合任何中国40年来任何一个当下,做为大变革时代的一份子,脑子,行为都要快速契合矫正。
但是,我自己也越来越明显观察到周围人包括自我的焦虑。回想我自己,不是经常看手机的,微信虽然在2012年就已经使用,但一直克制使用,甚至为了抵抗手机的诱惑,把苹果手机也换成了华为安卓手机,目的是为了抗拒舒适感。
可是我依然觉得在飞速变化的社会中的焦虑,所幸的是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很多年了,不信你们翻看下1996年左右出版的文化类书籍,在前言中总会提到“在这变革的时代,浮躁的社会,..........”,可见这样的问题早已经老生常谈。
陌生感的迎合,是有舒适感的前提为条件的,否则陌生就变成了不自在,变成了自我束缚。我对于这个问题是要辩证地来看。
我举例来说:假如你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还要工作读书生活,够陌生了吧,但是如果你一味地抗拒舒适感,口味也改了,作息也改了,生活方式出行,甚至交流语言文字也改了,恐怕你得到的是不适,是不自在,处处为难,步步为艰,总要创造出一些舒适感才能继续吧。
所以,不必偏听偏信。话语没错,适合的语境还需要自行揣摩,否则真是变成人人能端一碗的鸡汤信息了。
二,主流人群,60后的投资观,70后的消费观,80后的审美观,90后的叛逆观。
我想说说90后的叛逆观。自打这句话前几年出来以后,我就觉得非常奇怪。
年轻人,无论是做为生理人还是社会人,有些自我想法的延伸,期许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从医学角度出发也好,人总是有个成长叛逆期的,从社会角度出发也好,步入社会,需要契合社会行为准则,有些出入或者矫正也完全正常,况且中国社会按照周孝正的话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而是问题社会了。年轻人有些不适应,未必是他们的错吧。
况且,如果把60后,70后,80后年轻时代的同龄比较90后,其实90后真是“优秀的绵羊”一代了。
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工作聚餐,同桌吃饭,90后总是乖乖吃,默默玩,很有礼貌,公司里也是彬彬有礼(尽管传统礼仪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如果说90后是叛逆的一代,那才奇怪,仿佛70后,80后当年就不叛逆一样。想当年的80年代,崔健,窦唯,黑豹他们不叛逆吗?冯仑做为60年代生人,说当年80年代他们能够坐在马路牙子上就着半根烟或者半片西瓜聊一上午理想。
那可是诗歌和理想的年代,哪像如今?人人被沉重的房价畏手畏脚,犬儒主义,自嘲为屌丝,人人都去奔经济目标,何来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叛逆?如果有,也仅仅是生理现象而已,有什么多说的?正如每个人都会有青春期一样,我没看出各代有什么大不一样。
我的一位朋友,89年生,有一天在QQ上给我看一张他爸爸穿军装在部队里和军狗合拍的一张黑白照片。那时他父亲22岁,半蹲姿势,手握钢枪,黑背牧羊犬在旁。我问这位朋友,你现在和你父亲当年同龄,你觉得和你父亲比,精气神如何?他跟我说,不及他父亲一半精神。这是人家的肺腑之言,何必又被专家解读成林林种种的现象呢?
正如《道德经》有云:无欲则刚。现代人,欲望种种,攀比,焦虑,还刚得起来吗?经济社会早已经把年轻人调教成”优秀的绵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了,还把叛逆当做现象,就像是把长个子当做现象一样,很没必要,正常现象而已。况且,90后现在大多也成家立业,担负重任,他们自己也不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可以为所欲为吧。
三,2017年,中国大型企业、大众品牌,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同时一些愿意为内容,产品付出努力的人将成为新的一批企业家。
吴晓波老师的声音是可以传达到中央的,可是我搞不明白的是这点预测几乎方向性错误。我们今天看见,大型企业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在去产能,去库存,降杠杆的情况下,国进民退,很多私企甚至政策性关停并转,大型企业的利润在增加啊。看看联通等大型企业的国企改革路线路,步骤方案,实施计划,那都是量身定做的,政策在保驾护航,说什么日子越来越难过?
为内容,为产品付出努力的人,其实是做不成什么企业家的,企业和商品之间的可跨越的鸿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玻璃墙。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只有极少数人能通过。不要以为互联网改变了什么,其实仅仅是改变了通道而已,并没有颠覆意义上的改变。否则,那些做菜一流的厨师个个是开连锁饭店的企业家了。可能吗?我的厨师界的朋友,做菜水平高超,行政总厨,可是自己开个火锅城都倒闭,欠债无奈继续到酒店做高级打工者。
话再往前看多年,几年前,我去山西出差,正好碰到朋友说起山西财经大学要开校友会,资金筹措困难。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啊”。一个教金融的大学,自身却缺钱,这个让莘莘学子会不会很有对于未来的挫败无助感啊。
何况现代那些出卖知识的人,大多也都是知识的整合加工而已,这些知识没什么新鲜内容,无非是换种说法,或者为了让受众更容易接受,表白更浅显,力争初中以上文化就能看懂明白,这些归根结底只是缓解了知识的焦虑,并没有启发和思考,自我感觉良好罢了,你听了也可以侃侃而谈,也可以若有所思,感觉自己牛逼了一些。在知识付费的道路上,现在的中国连1.0的阶段我看都没有走完。不要被知识的诅咒所愚弄。
真正成为企业家的恐怕还多是背后操刀的经纪人型的公司吧,比如罗辑思维这样的公司业态,本身不生产知识,只是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平台。正如网红经济一样,网红自己能成为企业家的也在少数,说到底,这是两种技艺,当中没有必然连通的通道。
关于这点,做为我,创业几次的人来说,深信不疑,要么你想成为企业家,专业学习磨炼,否则还是交给经纪人去打理吧。君不见,薛兆丰老师在罗老板的帮助下日进斗金,人家是经济学家啊,咋不运用自己的独特的经济学思维打理一家自己的公司呢?
四,未来我们会成为全球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升级最大的试验场。
这点我想大家都不会怀疑,可是2017年不会实现。全球经济内忧外患,转型艰难,政策导向,包括《巴黎协定》等,中国目前至少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的消费国,生产国,也是高铁里程数最长的国家,未来还要建造更多的高铁,做为一带一路的输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日本,美国都有自己的工业革命计划,中国做为全要素生产率国家,可能也是亚洲唯一的全要素生产率国家,未来确实有很大想象空间。前提是稳定当下。
五,人工智能会以比我们想得更快的速度进入我们的生活,穿透我们的事业。
关于人工智能,中国的高校包括清华在内,其实都是没什么远见的。美国80年代开始搞人工智能,但是直到2003年清华大学都没有同意开办机器学习的课程,当时的那位讲师把自己的课程上报院系,被驳回,只好自己挂羊头卖狗肉般的上课。想起王福重说的,中国哪有什么科研能力,真是惭愧啊,人云亦云,现在人工智能火了,就连三流院校也开始开课,真是极其好笑的事情。正如当年的财经大学开办股票系一样,可笑之极。大学都如此浮躁,缺乏战略眼光,还谈什么教育质量。在文科生的理解中,人工智能是大数据喂出来的,我觉得那还算不上智能二字,充其量是人工大数据算法,智能是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从另外的角度比肩人类智能的一种方式。关于晓波老师的这句话,肯定没有人会反对,在我的理解中属于内容的补充,写作的技巧吧。
六,2017年,政治,经济,舆论,将以稳定为第一前提。
七,资本市场会比2016年更活跃。
以上两点,我认为是演讲技巧,充实内容,人所共识的,非独见。
八,转型困难,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倒闭持续,量化宽松,加大基础建设投资,贫富悬殊继续拉大。
这个又是吴晓波老师的老本行了。可惜,也没有应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为了应对难题,维稳人民币汇率,稳定金融预期,进行的新一轮改革,并没有量化宽松,甚至在去年就出现的去库存,去杠杆的政策苗头下,更没有加大基础建设投资。GDP增长状态良好,国内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我有些搞不懂的是晓波老师在第六点提到稳定为第一前提,却在这里说会量化宽松,我感觉有些自相矛盾啊。
至于转型困难,这个不仅仅是2017年的事情了,自从移动互联网在2012年以后发展,就已经显现了。这个困难将长期存在,正如日本的经济泥潭一样,救命但不治病。
九,中国经济社会两大难题:实体经济转型,在发展和公平中摇摆。
这个问题长期存在,对于当下,重要而不紧急。经济任务千头万绪,做为一个社会为题,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实在不行,还可以输出。在变革的社会,发展和公平始终会时钟摇摆,有识之士提出过制度经济学,其实到底是制度服务于经济,还是经济服务于制度,到底是先有制度,还是先有经济再有制度,什么样的制度才是行之有效的效率制度,很多难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嗯,薛兆丰老师有发言权。
十,通缩,反全球化继续蔓延。
关于通缩,我感觉不一定对。中国必须保持适度通货膨胀,好像这点在今年做得还不错,当然通缩的阴影一直存在。反全球化,那是美国人的事情,中国要加强区域合作,不仅仅在亚洲,还要在非洲,欧洲建立人民币的世界货币属性,今年的金砖五国会议,经合会议等,都通过不同渠道表达了中国坚定不移加强全球合作的声音。所以,一个世界,各家有各家的算盘,没什么反全球化继续蔓延的说法的,世界那么大,不可能是美国一家说了算。
以上是我的浅见理解,见笑了。
我的总结是:搞宏观预测,全球展望,吴晓波老师的看法估计和我们的想法差不多,比如第四、五、六、七、九点,这些内容无非是充实了演讲内容而已,谈不上个人洞见。而关于晓波老师的本行观点,几乎错误落空。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当天我记录的关于杰出青年经济学家的李稻葵的经济展望。(右边文字)
2017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不在房地产领域,而在货币领域。资金外流导致汇率下跌,人民币贬值。解决方案:严格管住资本账户,防止资金外流。
我的理解是:不愧是长期做冷板凳搞调研的经济学家,一针见血指出主要问题所在。虽然特朗普的国内执政受阻,黑天鹅频飞,给了人民币将近半年的喘息时机,调结构,外汇管制,有一定的人民币升值。但是预期接下来尤其是特朗普的税改计划一旦通过,或者部分通过,都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巨大。
关于这点,我们不必苛求吴晓波老师和李稻葵,毕竟黑天鹅不是长期能够预见的。
关于学术明星,吴晓波老师和叶檀老师一样,有时也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或者用大而化之的语言来掩盖一些具体细微的错误,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揭谁的短,我没有这个本事。我只是希望通过观察,不要因为他们名气大就跟随而缺乏自己的主见,无论如何我们要逐步建立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成为大咖们的传声筒,人云亦云。
几年前,我在一些群里指出中国股票运作的一些问题所在,其中点名了乐视网。记得很多人跟我急,说贾跃亭多么努力,贾跃亭多么成功,乐视运作的多个项目,等等。
我承认这些人说得都是你们从老贾那里知道的,老贾让自己像网红一般利用媒体,让你们知道他想让你们知道的。
问题是那些你们驾轻就熟、随口而出的言语,是否经过自己大脑的系统思考,指出问题,甚至批判性地接受呢?
请问:被乐视网套住的股民朋友们,今生还有没有机会解套?今天你们又怎么评价贾会计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