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这些不同的人很多时候又是一群相同的人。在家的时候,要和自己的爱人,孩子,父母交流,在公司的时候,要和老板,同事,客户交流,在节假日的时候会和自己的朋友,亲戚聚会,他们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角色不同,但相对固定。
如何和不同的人有效交流,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验总结了两条交流原则,私以为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原则1: 有意义的交流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我们和别人交流的基点是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或者某一个方案,我们以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相互竞争”是指我们要就事论事,拿出确凿证据说服对方,“相互合作”是指我们要遵循基本的交流原则,比如对事不对人,不以大压小,不道德绑架,不耍脾气,不抬杠等等。
现实中的交流,大部分人只注重相互竞争,虽然想以理服人,但说不过对方的时候,就会开始胡搅蛮缠,歪曲事实,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秀才遇到兵的时候,你想说理,他却想动武,这样的交流是毫无意义的,只会把交流变成争辩,交流是想解决问题,而争辩则是想有个赢家,遇到这样的“雄辩家”,及时停止无意义的争论才是上策。
生活中谁都讨厌杠精,你说运动对身体好,他说运动出汗臭烘烘;你说工作不要计较多付出,他说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只能少干,不能多干;你说这家餐馆还不错,他说性价比不高。总之,他总找得到反对你的理由,为了抬杠而抬杠,即使闭着眼睛说瞎话,他也觉得自己赢了。
就事论事是有效交流的前提,以理服人是有效交流的方式,我可以被你说服,但绝不可能被你“杠”服,即使为了维护关系暂时“口服”,但永远不会“心服”。
原则2: 好的交流是带着我的需求,走向你的需求,最终达成共识。
好的交流一定是双方需求的碰撞,然后商量,妥协,让步,最终找到一个平衡点,双方需求得到满足。即使是部分满足,也是一次双向成就,未被满足的部分留给日后。
好的交流更像一场友好的谈判,双方本着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磋商,表达彼此需要对方满足的需求。好的交流首先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很多人不自觉的把自己的需求置于对方之上,甚至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说需求,不说贡献,只想利己,不想利他,最终只能是一无所得。
交流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会说话的人让人如沐春风,不会说话的人让人弃若蔽履。其实,只要能做到以理服人,认真倾听对方的需求,就能有效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