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类型
依据作业目的的不同,作业可以分为诊断性作业、引导性作业、形成性作业和总结性作业。
1.诊断性作业
诊断性作业主要是为摸清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理解情况,是为准确把握学情而做的准备。此类作业数量不需要太多,实践也不需要太长,学生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在课后完成,主要以口头表达、动手操作和书面完成三种方式为主。
口头表达类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来。教师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对该事物有正确认识和理解。要注意的一点是:涉及很多概念之间联系的问题,回答比来比较复杂,不适合采用口头表达的方式。
动手操作类作业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来诊断学生对某一知识和理解和认识。如果学生能将抽象的概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操作过程,就可以判断学生已经理解知识了。
书面作业或聚焦学生对某一个概念的理解,或着重考察学生对两个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或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知识储备,或调研学生对新知识有怎样的期盼。教师可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评估来把握学情,细化教学方案。
2.引导性作业
如果教师在诊断性作业中发现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参差不齐,直接上新课会遇到很多学习障碍,就需要设计引导性作业。引导性作业的主要类型是探究性、合作性,而且大部分是长周期作业。
下图是一名美国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引导性作业,这是一份长周期作业。
引导性作业需要多样化的资源,包括图书影像、实验或者材料、网络、电脑等,也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3.形成性作业
形成性作业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提供多样化的理解时空,帮助学生强化新知识的神经链接回路,并和已有经验建立起关联。它是实现学习间隔重复的载体,也是弥补课堂教学缺憾的抓手。
教师要设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类型,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记忆的提取和储存,强化知识间的联系,建立内在结构,获得对事物属性的本质认识。但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作业类型。
下图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的形成性作业,相信会对给很多数学教师带来启发和思考。
4.总结性作业
总结性作业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一个单元或者模块学习结束之后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目标达成度而设置的作业。常见的总结性作业是纸笔作业,这是目前教师采用比较多的作业类型。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表现性任务作业,即:教师通过收集学生表现的证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
表现性任务作业分为五类:
一是纸笔作业。学生就与所学主题相关的问题展开论述,或者针对所学内容撰写综述文章,或给出一个问题发解决方案。
二是展示类作业。学生可以选择手工制作、模型搭建、视频制作、课件展示、展板设计、档案袋制作等形式来展现自己对学习主题的理解。此类作业在学生完成之前教师要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
三是研究型作业。学生针对某一探究课题,进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践探索、搜集数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研究。研究型作业还包括科学实验、问卷调查人物访谈、文献研究等。
四是口头表达或角色扮演,即以访谈、演讲、表演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所学内容的理解。
五是项目研究,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可以分为:团队建设与分工、项目计划与实施、资源整合与配置等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