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家长为了让他长记性,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体验到羞耻感。我们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孩子出丑;会说一些难听的话,让孩子难堪,比如:你很笨、你很坏、你总是闯祸、你让我觉得丢人......似乎孩子一定要知耻知羞后才能知错。
这种批评声,最容易引发孩子的羞耻心,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彻底否定。但这种羞耻感是孩子改正错误所必需的吗?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确实需要拥有一定健康的内疚心理,这样才能拥有自省能力。但内疚和羞耻感是有区别的。内疚感体现的是孩子对所做或未做之事的反应;羞耻感,影响的是孩子的自我评价。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批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并开始为之愧疚和反省;还是我们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个很差劲的人?比如孩子在某次考试中,因为粗心而丢分:引发内疚感:“这道题上次不是做过吗?你这次又做错了,是不是太可惜了?不然考试名次是不是可以多前进几名?看来还需要再巩固下知识。”
引发羞耻感:“同样的坑栽进去多少次才满意?你耳朵是摆设吗?你简直笨的要命!你就不觉得丢人吗?”同样都是批评,但孩子的感受完全不一样。适当的内疚,让孩子聚焦在错误身上;而羞耻感,会让孩子看轻自己,自我攻击和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