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安提戈涅》有感

读《安提戈涅》有感

作者: 曹爽怡 | 来源:发表于2022-08-29 23:50 被阅读0次

    不久以前,我重读了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俄狄浦斯王》,当然,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我这次重读《俄狄浦斯王》是想要讨论一下“弑父”这个话题,并和中国神话中的哪吒自杀做个对比,看看同样是面对父权压迫,希腊人和中国人对此的认知有什么异同。后来,我又读了一些姐妹的文章,发现在父权的压迫下,“弑父”这个命题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意义完全不同,男性“弑父”意味着权力的重新分配——小猴子杀掉老猴子成为新猴王,当然,在人类现代社会中“弑父”这个行为多是象征性的——父亲日渐老去,儿子长大之后成为新的一家之主,而女性由于本身并不能掌握真正的权力且没有继承权,“弑母”并不能得到任何实际利益,即使参与到反压迫的“弑父”的行动中来,在分果实阶段也只能迎来“流亡”而不是“登基”的命运,因此,我之前本来计划讨论的“希腊人和中国人对此的认知有什么异同”毫无疑问需要分性别进行讨论。

    “哎呀!姐姐啊,你想想我们的父亲死得多么不光荣,多么可怕,他发现自己的罪过,亲手刺瞎了眼睛;他的母亲和妻子——两人名称是一个人——也上吊了;最后我们两个哥哥在同一天自相残杀,不幸的人呀,彼此动手,造成了共同的命运。现在只剩下我们俩了,你想想,如果我们触犯法律,反抗国王的命令或权力,就会死得更惨,首先,我们得记住我们生来是女人,斗不过男子;其次,我们处在强者的控制下,只好服从这道命令,甚至更严厉的命令。因此我祈求下界鬼神原谅我,既然受压迫,我只好服从当权的人;不量力是不聪明的。”

    我又意识到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同时民族众多,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对“弑父”的认知也是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要将中国人和希腊人作对比实在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如果将比较对象缩小为仅仅是“汉族男性”,我又遇到了别的问题——我需要单独写一个章节来讨论“孝”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再用来和“弑父”进行比较,后来我又意识到,“孝”这个问题将女性排除在外还不够,大部分根本不需要养老的中国底层我也必须将其排除在外,对于大部分时候食不果腹的贫农而言,在灾年,“弑父”甚至是“人饥相食”是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一个人若是没有执过政,立过法,没有受过这种考验,我们就无法知道他的品德,魄力和智慧。任何一个掌握着全邦大权的人,倘若不坚持最好的政策,由于有所畏惧,把自己的嘴闭起来,我就认为他是最卑鄙不过的人。如果有人把他的朋友放在祖国之上,这种人我瞧不起。至于我自己,请无所不见的宙斯作证,要是我看见任何祸害——不是安乐——逼近了人民,我一定发出警告;我决不把城邦的敌人当作自己的朋友;我知道唯有城邦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要等我们在这只船上平稳航行的时候,才有可能结交朋友。”

    我一开始试图比较的是俄狄浦斯和哪吒,这两个人,俄狄浦斯是国王,哪吒是大官的儿子,他们自己本身就作为父权的代表而存在,如果我要讨论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压迫的话,我还必须指出他们本身作为食利者阶层(Rentier)的代表对底层老百姓的压迫,进而讨论他们的存在和死亡对百姓而言意味着什么。总而言之,千头万绪,无从下笔。最后,我决定不再思考艰深的问题,继续慢慢阅读《俄狄浦斯王》的续篇《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和《安提戈涅》,就像当年普通的希腊群众一样,看剧只是为了图一乐。

    “克瑞翁 难道我应当按照别人的意思,而不按照自己的意思治理这国土吗?

    海蒙 只属于一个人的城邦不算城邦。

    克瑞翁 难道城邦不归统治者所有吗?

    海蒙 你可以独自在沙漠中做个好国王。”

    《安提戈涅》是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三部曲中的第一本,可以说,为了衬托这个闪闪发光的安提戈涅,索福克勒斯才创作出另两部前传。索福克勒斯笔下的安提戈涅毫无疑问是个女英雄,三本书读下来,我甚至觉得安提戈涅才是那个索福克勒斯最喜爱的角色,机智,勇敢,温柔,悲悯,索福克勒斯对她极尽怜惜和赞美。有的人觉得这样完美的安提戈涅未免太做作了,比如安提戈涅的妹妹伊斯墨涅(Ismene)就指责她的做法源于矫情:“你并不爱我们的哥哥,你爱的是你自己正义的姿势。你想以你的姿势赢得不朽。你的行动并非出自对具体生命的同情,而是抽象原则狂热的激情(此句出自美国明德倍乐学院萧瑒改编而成的三幕悲剧《安提戈涅》,并非原作中的台词。)。”我觉得,这种揣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证据,原文中,安提戈涅作为一名流亡在外的年轻女性,内心也是很不安的,她违抗克瑞翁(Creon)的命令埋葬自己的哥哥波吕涅克斯(Polynices)也是克服了极大的恐惧的。

    “这样过了许久,等风暴停止,我们就发现了这女子,她大声哭喊,像鸟儿看见窝儿空了,雏儿丢了,在悲痛中发出尖锐声音。她也是这样:她看见尸体露了出来就放声大哭,对那些拂去沙子的人发出凶恶诅咒。她立即捧了些干沙,高高举起一只精制的铜壶奠了三次酒水敬礼死者。”

    “我知道我是会死的——怎么会不知道呢?——即使你没有颁布那道命令;如果我在应活的岁月之前死去,我认为是件好事;因为像我这样在无穷尽的灾难中过日子的人死了,岂不是得到好处了吗?所以我遭遇这命运并没有什么痛苦;但是,如果我让我哥哥死后不得埋葬,我会痛苦到极点;可是像这样,我倒安心了。如果在你看来我做的是傻事,也许我可以说那说我傻的人倒是傻子。”

    做了女英雄,捍卫了自己心中的正义,最后自缢而死,对安提戈涅本人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我觉得安提戈涅就是索福克勒斯笔下的和邪恶力量作斗争,为了正义和理想献身的正面形象,不需要做过多的阴谋论式的解读。安提戈涅作为一种符号,代表着公民依据自然法原则,依据天理和良心,对抗恶法。由于她本身是一个悲剧角色,就像苏格拉底一样,她的死亡在故事的开头就已经被决定了。“不必祈祷了;是凡人都逃不了注定的灾难”。但是,一位英雄的死亡并不是终结,人类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永远也不会落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安提戈涅》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br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