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伴夕阳下西山

作者: 小年也是年 | 来源:发表于2019-08-29 04:59 被阅读0次

    大概是年龄的原因,如今走到哪里,我都会格外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在我的老家,那儿的老人多是空巢老人。儿女们最起码已经在乡镇上买了房子。条件好的,还会在县上、市里、省会乃至北上广深买房子。

    这些老人们如果还有体力,往往都会种田种地。除了自给自足外,还给儿女们一些他们自己种的纯绿色的稻米和蔬菜。

    如果已经年迈,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老家。有老伴的,便相依为命;无老伴的,便孤苦伶仃。只是在他们生命不多的日子里,儿女们才匆匆忙忙地赶回来,有的能送上老人最后一程,有的竟然在老人走了多日才知道。

    这些留在老家的老人们心理很微妙。他们一面高兴着儿女们在外面日子过得红火,一面悲叹着自己凄凉寂寞的晚年。

    在我生活的小县城 ,老人们也大多没和儿女们住在一起。他们与儿女们最理想的距离,当然是一碗汤的距离。这样各人保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又能彼此有所照应。

    但老人们的生活还是以自理为主。看到那些衰老病残的老人艰难生活的情景,常常让我内心为之悚然而悲悯。

    这个白发苍苍瘦小的老奶奶,是我晨练的时候遇到的。当时她背上背着一捆柴,前面提篮里也装着粗而短的木头。

    跑过老人时,见她吃力的样子,我回过头说:“老人家,让我帮您背吧。”她慈祥地看着我,摇着头说:“谢谢!我拿得动。你锻炼身体去吧。”

    看着老人很坚决的样子,我只好继续我的晨练。

    这一辈的老人,都特别能吃苦,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年轻时,他们愿意为儿女们做一切的事情;年迈时,他们却不愿给儿女们添一丁点麻烦,更何况我这个陌生人呢?他们可能在最需要儿女的时候,也会坚韧地活着,不会告诉任何一个子女。

    所以作为他们的子女,要用眼睛去看他们,用心去体会他们,才能给他们需要的东西。

    这个老人还是挺幸运的,至少她的身体尚好。可是在上海我看到的这对老人却要不幸得多。

    老翁出行必须借助于轮椅,但他已经没有能力控制住轮椅了。帮他推着轮椅的,是他身体已经佝偻得近乎九十度的老妻,他们正艰难地走向一家大型超市。

    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子女,或者有子女而不在身边。两个老人都衣着整洁干净,显然又是一对活得坚韧而尽力保持尊严的老人。他们让我想起了去年中秋节在家中寂寞死去的那位南京老人。

    或许他们只是特例,只是个别现象。但看着他们凄凉、无依无靠的晚境,每一个在未来都要老去的人,心里不能不感到难受和恐惧。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人的问题将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们不但要让我们的孩子幸福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也有责任让我们的老人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

    为了保证老人们有幸福的晚年,于社会来说,必须未雨绸缪;于老人们来说,最要紧的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要有一定的养老贮备。如果儿女们在身边,并且还很孝顺,这样的老人,他们的晚年幸福可能会有保障的多。

    生命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有生必有死。对于新生命的诞生,我们往往给予了无限的爱和热情。可对于那些有恩于我们的老人,我们往往做的不尽人意。

    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尤其当我们的社会日益富裕和文明起来的时候,就不应该再像从前一样功利地看待生命。

    让生是有希望的,让死是无憾的,这是社会,是你、我、他做人应尽的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伴夕阳下西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cb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