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重与轻:钢铁城市,也是智能城市
城市的大与小:大布局,小精致
制造业怎么看?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命脉:生态,科技,党的建设。
大国制造与大国崛起
制造业强则国家强,得制造者得天下。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
机械化:纺织业,蒸汽机,机器取代人。
一个国家的独立和安全都与制造业的繁荣,有关。
第二次:电气
第三次:信息化(苏联,美国)
原子能,航天,生物医药。
第四次:智能化。Ai智能人索菲亚,有了公民身份证,标志着智能化阶段。物联网,人工智能。
制造业与民族复兴
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当涂乌溪,华东精密仪器制造名镇。
安徽,轻工大省的惊人一跃。
中国经济发展第一个历程:
两个标志: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沿海地区发展战略。
第二个历程(92年南巡讲话前后)
在电力,家电,能源,重化工业,城镇化风全面需求。
“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
92年,公司实体元年。
标志:加入WTO 2001
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占比在全球超三成。
第三个历程:
以信息化和通讯产业为代表,追跑、并跑,部分领域领跑。
第四个历程: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等
制造业与长三角。
4104
以4%国土面积,10%人口,创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的主战略、创新的主战场。
制造业与安徽跨越发展:
1,经济发展靠产业(拉力)
80年代,哪里纺织业发达,哪里经济就发达。江苏,浙江,上海。
90年代,哪里汽车制造业发达,哪里经济就发达。上海。
2000年,哪里电子信息产业,哪里经济就发达。安徽:京东方,讯飞。
十八大以后,哪里有集成电路产业发达,哪里经济就发达。安徽:小米手环出口世界第一。
“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
滁州光伏玻璃,占全国七成。
“产业竞争,集群之争,县域竞争,特色之争。”
2,产业发展靠企业(活力)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努力提升企业核心心竞争力。”
安徽企业主体数量与江浙等相距甚远。
最大的差距、潜力和希望都在民营经济的发展。
双招双引,产业链招商。
企业梯队培育:
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圃郁葱。
人才兴企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来自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弘扬企业家精神。
安徽经济报:激荡四十年,致敬企业家。
泰尔重工邰正彪。
3,企业发展靠环境(热力)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工业倍增怎么干?
消费升级与产品开发
波导手机,非洲市场占有率五成。
成功原因:相机区分黑人肤色。铃声节奏感强。
1消费潜力巨大,向追求品质生活转变。
增品种,提品质,
2模式升级拓展新空间
工业互联网:由网络、平台、安全三部分构成的生态系统。新制造:机器像人一样工作。
推动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
势能转为动能?
势: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
1、长三角一体化
2、加快制造强省建设、产业基础
![](https://img.haomeiwen.com/i4114875/72815c4bd9b9914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