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知识付费行业看似迎来了一个小小的春天,这个春天的爆发源于喜马拉雅123知识。在这次知识狂欢中,我们看到两款一上线就刺激用户购买的产品《哈佛通识课》和《三体》广播剧。
今天既然聊名校业务线,那我们的切入点就是《哈佛通识课》,这门课到底有什么刺激用户购买的威力有哪些呢?
1、标题中「哈佛」两个词:一开始我不相信名校title的威力,很不幸,后来标题因为版权的问题去掉了『哈佛』两个字销售额下降了,我必须承认名校的威力。
2、全家人的图书馆:多么的有逼格有内涵,作为一个单身狗,我花100多块钱就能买到世界知名图书的图书,多么的划算。
3、中英结合,真的请到了哈佛的老师来写稿和带你读这些书。
这个产品完整的消费链条可以总结为:通过「哈佛」两个字来吸引你关注--关注后发现比哈佛还要多的知识等着你且全家可学——抱着试试的态度试听发现真的是哈佛的老师——5折这么便宜,买买买。
不禁要问,这样的模式能复制吗?比如我们来做个《哈佛商学院谈判课》、《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那用户的消费路径变成了:
通过「哈佛」两个字来吸引你关注——『商学院』和大众的用户关系不大「除非你把商学院包装成一个人人都必须学的」,到底怎么包装成人人都必须学的,我们陷入了思考?如果真的把这个思考清楚了,『谈判』二字面临如何被降维打击,说服用户的链条变得更加长了,目标用户的规模也在缩减。
那我们的名校业务线还能做吗?
目前来看,我们可以做,但是还是要切入普世的选题。
明日再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