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特排斥老妈给我聊与她无关的人与事。心想:时间这么金贵,好不容易挤出点时间回趟家,不该吃吃该喝喝,哪怕是帮您进行一次大扫除呢,也比浪费时间听您叨叨这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来得有意义的多。再者说了,有那功夫扯闲篇,还不如带您近郊游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或是做个体检什么的呢。
爱屋及乌,孝且顺着
重建认知、大脑升级后,有了一定的觉察力和同理心,明白了老人聊的正是她所关注的。想起了院长教的:与人聊天要先有意思,再有意义;不做当下好氛围的破坏者,要变成幸福愉快氛围的制造者。当下,认真倾听、孝且顺从就是我作为女儿最该做的事。
爱是众人的狂欢,而非一人的劫难
当听到邻家奶奶临终遗言只此一句,“去北京看病”时,内心五味杂陈。
古稀老人久“睡”不起,奄奄一息了突然人间清醒,弥留之际的求生欲望令人心碎不已。想想死者带着对生的无限眷恋,长眠于世,从此一别再无归期;生者抱有对亲人死的遗憾,感怀常念,却只能梦中相见,这是何等的悲壮?
事实上,老人的儿女家庭状况都还可以,早就有带老人进京就医之意。奈何老人推三阻四,迟迟未能成行。而后病情加重,虽心旌动摇却举步维艰,进京就医之路已遥不可及。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这引发我良多感慨。身边也不乏这样的父辈,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爱”孩子:中年时,以为翻山越岭、摘一片星空给孩子,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生活;老年时,以为小病不说,大病拖着就是为子女减轻了负担;暮年时,以为蜡炬成灰、油尽灯枯,就是自我价值的完美体现。
殊不知,爱从接受开始,以接收到为准,是双向奔赴。最无奈的事情就是“我在没有一滴水的沙漠,你却无数次给我空投牛肉干,你在自己的天空里飞来飞去,却从来没问我最需要什么”。
成长有迹可循
人的喜怒哀乐惧,身体都知道。疾病在揭示秘密,展现人们求生与濒死的冲突和矛盾,也展现着患者的真诚与勇敢。肺癌患者往往心劲可高;肝病患者往往怀才不遇;胃病患者多半情绪不稳定,最经典的心身疾病是消化性溃疡......
有种痛,叫来不及说再见
一个人不应该在插着各种仪器的抢救室里死亡,而应该在亲人相伴的温暖中离世。生离死别最刺痛人心的,莫过于来不及说声“再见”。
人的生老病死是注定的。面对命中注定要发生的事,与其痛苦挣扎、纠结难受,不如即日起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让自己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轻装上阵。不负昨日路,不负今日景,不忧明日事,过好每一个当下,让每一刻都精彩纷呈。
未来需要规划,人生需要经营
就像院长说的那样: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活在当下,这才是人生大智慧。凡事三规定天下:敬畏规律,遵守规则,做好规划。
在孩子幼年最需要陪伴的时候,你远在天边摘星辰,是给不了孩子应有的安全感的;在孩子中年家庭事业两难兼顾时,你省吃俭用再血拼,积劳成疾病缠身,是给不了孩子想要的心安的;等到孩子晚年子欲养而亲不待时,你感动了自己的付出感,换来的将会是孩子余生深深的负疚感。
自我牺牲式父母,是养不出幸福孩子的。所以啊!为人父母们,育人先育己,爱人先爱己,暖人先暖心;把身体照看好,把心安顿好,先做好自己,然后带动孩子自然跟随。这,才是对孩子最真的爱!因为,父母不幸福,孩子是不敢幸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