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

作者: 清泉石上流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2-11-10 17:02 被阅读0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习;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为贯彻新课标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中,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因其更切合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认知实际与心理状况而受到广泛欢迎,目前渐成共识且正在成为常态。经典名著的阅读,难点主要有二:一是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与动力,真实的阅读难以发生;二是经典文本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与文化距离,真实的体验与思考难以发生。没有真实的阅读与思考,阅读的学习价值就难以实现,阅读在学生的文化发育与精神成长中的价值也难以达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便有了独特的和显性的价值。“任务”往往指向具体的产品或行为,成果外显,目的明确,目标清晰,指向性强,操作性强,对于阅读与思考的驱动作用也更为显著与直接。

    但是,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完成具体的任务,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知识构建与能力养成,亦即解决学习意义上的诸多“问题”。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的疑问式表达,体现的是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理解与定位。以《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为例。在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是绕不过去的“问题”,为了推动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

    “问题”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它源于文本,基于课程,还须以学生为本位。在特定意义上,没有问题,就没有阅读教学。

    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恐怕不能否认;很多人将这种遗憾归结为中国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探究精神,归咎于当下的应试体制和急功近利的教学,甚至在传统文化的遗传基因里寻找深层原因,这些批评也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我们讨论的是课程和教学意义上的问题,那么,这样的指责还是有失公允。发现问题,这是所有的阅读教学都面临的难题,无论古今,无论中外。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是关于文本的,但文本自身不会“生产”问题,“问题”的生产者只能是读者。但并非每个读者都能发现问题。能发现问题的,是那些具备了相应知识与能力的人;能在教学意义上发现问题的,只能是那些具备了课程与学科素养的人。我们常常鼓励学生“敢提问”,但也许“能提问”才是个根本的——多数学生不是不敢,他是真地提不出什么问题,因为他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还不足以支撑他发现真正的问题。整本书阅读尤其如此。

    问题设计是个硬功夫,它依托于我们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依托于我们对课程的深刻把握。

    仅仅靠任务驱动阅读,还可能造成一种惯性:无任务,不阅读。以前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现在的情况则是“带着任务去读书”。任务驱动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惯性,其驱动力也会大大衰减。因此,完全没必要迷信一种学习方式。至少在当下,立足于“问题”的开发,发现好的问题,才是教学设计的根本,因为我们最缺乏的恰恰是问题开发与设计的能力。而且,有了好的问题,才能有好的任务设计

    情境的加持,当然可能打通学生与文本的关系,在生活与文本之间建立关联,增加思考的限定性与精确性;但情境的设置本身也会带来很多干扰因素,妨碍思维的深度推进。还是关于刘璋的评价问题,下面这个设计增加了“情境”的元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单元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la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