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学校体育馆。二楼有一个整得不错的图书角,大面积的格子书架真是搞氛围的好物件。我驻足翻了会儿。翻到一本春上村树的随笔集子。
里面有一篇随笔,觉得很有深意,愿意絮叨一下。
村上有一段时间在美国一所学校教授日本文学史的课。学校有一个传统。每位教师要开辟一个时间给学生来答疑解惑,美其名曰:office hours。
有一回,一名学生来约见村上,并带去自己的一篇创作,想让作家老师指点一二,村上原本不愿做这件事,但因为在答疑解惑时间,只好应允。
他仔细读了几遍学生的创作。然后跟她说,文章的这里这里不错,那里那里不妥。
学生听了村上的点评很是迷惑。村上问她原因。不料她说:老师,您说的和我们创意写作课的老师说的正好相反。您说好的部分正是她觉得要修改的部分,您说的不好的部分恰是她比较赞赏的地方。
这就尴尬了。村上不便以自己的角度驳斥其他老师的观点,哪怕自己是知名作家。搪塞了几句,把学生打发走了。
可见写作真的是一件特别主观的事。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写作的人不要因为一句批评就觉得自己没有写作才能,也不要因为一句赞美就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小时候听过唐宋八大家韩愈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韩愈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都不中,可是他对自己的文章很是自信,最后一次,把前一次考试写过的文章照搬了上去,结果这次的考官非常赏识这篇文章,韩愈因此科举及第。
我们现在在平台上写东西也会遇到跟韩愈差不多的情况。前段时间我在简书日更一篇文章简书上阅读聊聊,到了头条竟有8000多阅读量,是我在头条上点赞最多的一篇。
只能说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调性,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品味。一味迎合,失了自己的本性并不可取。
马家辉说:一个人一辈子读四五本书就够了,但是你要读过成千上百本书才能培育出找到那四五本书的审美和趣味。
写作或许也是如此,一个人一生能写出来的好文章也就只有四五篇,但你要写过成千上百篇文章才能培育出写出那四五篇的感觉和气魄。
写作这件事,除了写写写,无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