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是怎么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的?)
4月13日,新浪微博发消息称将清查同性恋题材的漫画及短视频内容,引起了轩然大波,经过三天网友们的广泛讨论,4月16日,新浪微博声明不再针对同性恋题材。
同一时间,另一件事可能并没有受到这样广泛的关注,但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激烈讨论。网友在对日本讲述二战后日本平民的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电影海报进行图像处理后发现,海报上空还隐藏了一架轰炸机,海报中的萤火虫并不全是萤火虫,而是燃烧弹。
从同性恋到二战日本平民,谈谈我们无法改变的原生属性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均是两极分化,撕逼场面可谓气势恢宏,蔚为大观。
那么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先来看看“二战时期的日本平民究竟值不值得同情”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论是讨论的时间长度还是关注度,在网络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认为无辜的多是说平民被洗脑,受政治摆布。说有罪的多是平民与战犯立场相同,况且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征兵,所有人都一样。但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这样一种说法:
同样是入侵,同样是大屠杀,成功了的终究被认同,而失败了的如日本被我们所憎恶。
我只是同样有点好奇,类似的历史为何会让一部分人的看法及态度却截然不同呢?想了想,因为成功者的战争必然被算作内战,日本侵华自然是外战,所以很多人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对入侵者的态度自然截然相反。
也就是说,同样的战争,本国人的战争立场既是无罪,外国人的战争立场既是有罪。
注意,这个本国是现在的本国,战争发生的当时是实实在在外国。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我们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待古人,所以可以视为同为外部入侵,不同之处在于成功者的后代成了同胞,失败者的后代成了邻居。
所以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同胞+入侵立场=无辜①,外国+入侵立场=有罪②。
我们不妨用一下数学逻辑,同胞与外国人是反义词,故同胞=-外国人③。有罪与无辜是反义词,故有罪=-无辜④。
②-①+③+④得,
外国人=有罪
再将③、④代入得,
同胞=无辜
这种说法及观念仅来自于一部分人,我的分析也仅针对这一部分人,至于网络事件二战时期日本平民是否值得同情以及更深远的历史问题,本文不讨论。
我们仅看看就此种想法暴露出来的问题——
很多人对某个人群的态度和看法取决于他们的原生属性。
原生是指与生俱来的,原生属性就是与生俱来的属性,如民族,国籍,出生地以及性别等等。
然而这其中我们最无力改变且影响深远的无非民族与性别。
这就回到了一开始提出的第一个事件。同性恋,恐同的人无非是认为性别是重要属性,同性恋不符合当下普遍的社会关系,所以他们会抵触同性恋。
那么同样的问题来了,异性恋是恋情,同性恋也是恋情,区别就在于性别。
性别与上例中的民族一样,是我们与生俱来,无力改变的原生属性,也就是它们并不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选择。那么进入本文讨论的关键,既然并非我们主观选择,我们是否要承担它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关系及影响?
对此我的观点是——
没有任何个体出生就带着原罪。
我想起来李白的一句诗,“天生我材必有用。”既然大自然选择让我们出生,我们必然有自己的作用,哪怕再微小。对于附加的原生属性,不可以用来判定人的罪。
伴随着生命的出生,必然有一系列的附加的原生属性,因为这些原生属性的存在,有的生命生来就被讴歌,有些生来就背负着诅咒。但这是带有偏见的。
阳明心学曾有这样四句教谕——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解答了我们撕了上千年的问题,“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
王阳明给出了他的答案——“人之初,本无性”。这倒有些类似道家的善恶一元论。不论如何,生命出生,鸿蒙出破,是混沌的,阴阳不分的,是无所谓善恶是非的。而人类社会所附加的针对于现阶段社会形态的意志观念与客观真理是有出入的,更不具评断初生体原罪的公权力。
所以,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是否可以抛开所谓的原生属性,直接看待问题的本质?
在我看来,汉奸和日寇是没有分别的,他们都是战争的拥虿,与我看来,即是有罪。我们只需要根据个体的行为进行判断,不需要捎带上任何附加的原生属性。
同理,看待同性恋问题,我们只需要判断是否是爱情。如果同性恋双方有人劈腿,那他的行为是错的,如果他们相爱很幸福,那就没有错。这就足够了,与性别无关。
放几句张纪中版西游记中聂远饰演的唐僧的台词,是对狮驼岭上的狮子精说的。
从同性恋到二战日本平民,谈谈我们无法改变的原生属性从同性恋到二战日本平民,谈谈我们无法改变的原生属性
从同性恋到二战日本平民,谈谈我们无法改变的原生属性
从同性恋到二战日本平民,谈谈我们无法改变的原生属性
从同性恋到二战日本平民,谈谈我们无法改变的原生属性
从同性恋到二战日本平民,谈谈我们无法改变的原生属性
从同性恋到二战日本平民,谈谈我们无法改变的原生属性
看这一段,了然醒悟。
我用沉默迎接生命的到来,是我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