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是纽约客的怪才,每一部小说都可以掀起一股潮流,他说,如果没有机遇和文化、环境因素,即便是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很多人看了这本书还总结了一个成功的公式:成功=智商+社会因素+机遇+勤奋,我认为成功不是简单的公式可以定义的。
智商:
我之前看过一个讲概率的文章,文章中说,任何人的身高、长相、智商,才华等等这些特质来说,都是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的。也就是说,极其聪明和蠢的人是极少见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也不傻也不太聪明的普通人。那这种情况下,既然智商和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相关联,那么一旦某人的智商都在110上下波动,这多一点或者少一点智商不见得转化为更多的现实优势了,那既然这样的话,智力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那就需要其他的一些因素发挥作用了,比如更好的沟通方式,更发散的思维方式,更勤奋的工作等等。我一直特别崇拜我老公,我们高中的时候就看着他经常上课睡觉,但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他还是可以解答出来,而且每次期末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名,我一直认为他比我聪明,他也跟我讲过这样的理论,就是大家都是差不多聪明的普通人,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学习方式和规律的问题,所以他才能一直取得好的成绩。
真正的取得好成绩的方式就是掌握好方式和方法,再加上勤劳刻苦钻研的品质,而我呢,就是缺乏死磕的劲头,我要是解一道数学题,,一开始解不出来,后面根本不可能,我很难再耐下心去把他做出来,我的高考成绩之所以还好,还是在于我记忆力好,把我的英语和文科得到优势极大的发挥出来。看《蓝色星球》,小海豚为了吃到硬壳里的东西,一遍又一遍的敲打,最后吃上了。要是我的话,30妙没搞定就放弃了,耐心极差,这是我发现的自己另外一个要改的缺点。所以聪明人,要更多的增加自己的定力,并且坚持下去。
时势造英雄(社会环境)
这个社会环境包含大的体制方面的环境,比如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是1955年出生的,因为这个时期是互联网的变革期,编程技术刚好打了比较好的基础,赶上这个时间早一点不行,也不能太老以至于错过时机,所以是时代造就了比尔盖茨等互联网巨头。所以人们只相信成功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其实更多忽视了其独特的成长环境所促成的。还有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大潮,马云、李彦宏等大佬也都是60后,早早看到外面的世界,结合中国的现状,掀起了时代一角。
还包括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书中举了两个天才的不同道路以及律师乔.弗洛姆的故事,讲述了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兰根,美国天才,没去上学竟然是他母亲错误忘记给他奖学金申请上签字,导致他上不了学以至于后面的种种悲剧。而乔.弗洛姆正好生逢国家生育低潮以及整个家族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从女装垫肩裁缝到律师二代人之间的转换。就拿比尔盖茨来说,他家庭的条件以及父母的背景都给他的学习提供了种种便利。就像我妈老说的一句话,要不是我和你爸从老家那个村子里走出来了,你现在没准儿在农村种地呢,我每次都点头如捣蒜。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整个家族来说,只是基因链的小小的一环,没啥可抱怨的,老是和别人比较的话,人家祖宗八代都开始努力了,而你呢?与其抱怨不如奋起努力,现在就努力起来,也不至于后代继续你今日的抱怨了。
还有文化因素,比如亚洲人自古以来的勤劳耕作以及稻田经济的自主性要求操作精准,什么时候种怎么排列都是学问;以及地主要求根据丰收和不丰收决定每年交粮的多寡,也导致我们更倾向于精打细算。构成了我们亚洲人勤劳朴实、精打细算的文化基因。
机遇
比尔盖茨的机遇以及中国前几年的互联网的大潮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如何在机会来之前就做好准备,真的是很难说的事,因为人往往有些后知后觉,往往是岁数大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才能意识到当时的机遇是否抓得住吧,只是当时已惘然啊。所以要努力习得把握机遇的本领。
10000小时定律
这本书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作者分析了比尔.乔伊,比尔盖茨,莫扎特,甲壳虫乐队等等成功人士,他们认为要掌握某项复杂的技能,就要一遍一遍的刻苦练习,而练习的时间必须达到一个临界值,而这个临界值就是10000小时。所以,我们年轻人很难依靠自己就达到这一要求,还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还不能太贫穷,因为太多的维持生计会占据你大量的时间,机会成本的危机就显现了。这个定律,我认为还应该增加一个大前提,你要找出值得你付出10000小时的你得目标,没有头绪的乱撞乱使劲,在我看来是盲目的,这个时代人云亦云的事情太多,还是要问问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这段时间,我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写文章,是我的人生梦想中还有出书这样的目标,所以我继续努力着,目标确定后就是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去摸索去学习去实践去刻意练习,我期待我可以更好。
看完这本书,我还是云淡风轻的,作者说是讲如何成功的,但是成功是没有标准公式的,还有其他更复杂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可以缺,成功只是俗世的概念,我们更明白人与人的不平等,家族间的不平等,也正是如此,我们知道在现有的环境下,我们去改变自己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改变自己的认知,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不是社会的错,别人的成功是有他的道理的;然后做好当下,拼命读书,父母可能没有创造足够的条件,我们自己去填补它。最后,等待机会来临并抓住他。正如经济学中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成功是不断优势积累的过程,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迅速优势累积,就会带来更多的进步。
看完书,书的故事性很强,语言简单通俗易懂,但作者没告诉什么“实用的价值”,但是掌握了很多新的思路,颠覆了之前的一部分认知。比如还有一个小想法,生孩子的时间以及孩子的成长环境选择也是可以设计的,这些对他的未来或许有好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