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海外党·环球生活
从亚洲到欧洲 第四站—塞尔维亚 第五站 波黑

从亚洲到欧洲 第四站—塞尔维亚 第五站 波黑

作者: 残豸 | 来源:发表于2020-02-28 20:24 被阅读0次

前言

2020年初, 用了二十几天的时间,依次打卡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塞尔维亚,波黑等5个国家,有热门有冷门,有雪山有大海,有意外也有惊喜,已经许久懒得动笔,但是这次与”新冠“相随的特殊旅行,还是值得记录。

五国、十四城、两个洲,从高加索到巴尔干,经度跨的有点大,图宽得横过来看了。

听了五种语言,见了亚欧大陆交界处,复杂的种族和信仰,用了五种货币:到最后付钱时候,会掏出一堆傻傻分不清楚的硬币,让老板自己找。走过了三个时区:从四小时时差,到五小时,到七小时,一点点的远离东八区。

第四站 塞尔维亚

离开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的新机场相当的豪华,转了一圈,我觉得我要收回我对巴库机场的感叹,这里才是真正的超豪华机场。然后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后,落地贝尔格莱德机场,再次回到小而破的机场系列。出关倒没有受到任何阻力,在这个全球一边倒拒绝中国人入境的大趋势下,塞尔维亚倒是连体温都没量。

  朋友小团已经在机场等我,说起来,小团小姐姐也是在路上认识的朋友,一个流浪全世界的神仙小姐姐。15年在吐鲁番的青旅认识,后来她去菲律宾墨宝的潜店工作,我们还在18年十一去她那玩过一次,现在她又漂到了塞尔维亚,准备租房定居一段时间,一听说她在这,便立马决定了此行顺便来塞尔维亚投奔她,她也很热情的让我住在她家,并且豪气的说;别怕滞留,住多久都可以。在路上遇见的人,也是奇妙的缘分。在路上的人一直都会在路上,一直在路上,就一定会再相见。

  1. 贝尔第一日:

  到了小团租的房子 ,是栋有些年头的两间半平房,还带了个大院子,每个月一千多的租金,离市中心坐公交车半个小时。这里生活成本比较低,一早起来便和小团去菜市场买菜,牵着她的拉布拉多。蔬菜种类不多,价格比中国略贵,奶制品和肉类都很便宜,面包是高水准,而且极其便宜,直接俘虏我这个面包控,大欧包只要一两块钱一个,小欧包几毛钱一个,比上厕所还便宜(对了,走过的这几个国家,无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上厕所基本都是收费的,从一块多到五块不等,兜里要常备零钱)。小团吐槽我这个一看见面包店就进的人,这几天让她吃的面包,比她这半年吃的都多。

  从土耳其和小伙伴分别开始,不用规划行程路线了,所有的时间都是自己的了,可以留更多的时间,慢悠悠的感受生活在别处。

在家吃过了中饭才出门,向市中心出发,从公交车上一路浏览市区,老城区一眼望去,已是十分的老态。新城区还达不到大城市的水准,这是一座百废待兴的城市。

南联盟时期的塞尔维亚亚银行,当时比较好的建筑了。

圣萨瓦教堂,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堂,居然在贝尔格莱德。只是,从1935年开建的教堂,至今仍未完工,和这个国家一样的命运多舛。

圣萨瓦教堂的地宫

贝尔格莱德在塞尔维亚语里是“白色的城堡”。街头的教堂,也是恬静的灰白色。

塞尔维亚国家图书馆,嗯 坐满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能你不知道,如今名声大噪的特斯拉,是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把贝尔格莱德机场命名为特斯拉机场,并且把他印在钱币上。市中心有一座特斯拉博物馆,里面以图片展和科普为主。

特斯拉博物馆

从特斯拉博物馆出来,本来阴霾的天气,居然下起了暴雨,伞都抓不住的那种,终于明白路上行人都不爱打伞的原因了。冲进路边的教堂,在上帝的庇护下躲了会雨。然后坐上电车去了前南斯拉夫博物馆。

贝尔格莱德很多这样的电车,两个小时内换乘免费,公共交通系统很发达,坐车可以下载Moovit软件,公交预测非常准时。

前南斯拉夫博物馆,于1962年完工,是送给铁托的生日礼物。说起巴尔干半岛猛虎的铁托,可能年老一辈会更了解他过去的辉煌,整个博物馆以铁托个人物品和前南斯拉夫历史为主,纪念着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种宗教,四种语言,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可能是注定不会再重现的传奇了。

铁托的军服 南斯拉夫人民给铁托的礼物,研究了半天,原来是接力棒

新馆的二楼,是对过去的反思。从鼎盛到解体,过去30多年了,过去曾经的抗争,无奈,过去曾做过的一切努力,都不应该被遗忘。整个展厅用10块屏幕围成了一个大圈,每个屏幕上都循环播放着,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们,对于南斯拉夫那段历史的追忆,曾经的崇拜,现在的衰败,瓦解过去,是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博物馆里还有一些现代艺术展,塞尔维亚人也是充满想象力和魔幻主义精神的,比如有个展区,展示了一位女性发起的“寻找一位有欧盟护照丈夫”的行为艺术活动,细致而毫不避讳的用图片记录了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如今这个国家曾重新发展的希望,一是寄希望于加入欧盟,二是寄希望于中国的扶持,但是两条路可能都很难。

从博物馆出来,外面依然狂风暴雨,从去汽车站买了明天去苏博蒂察的车,回家浑身已是湿透,小团和狗子在家等我,突然觉得在这里也有了家的感觉。

2.苏博蒂察---诺维萨德

  关于塞尔维亚该怎么玩,因为已经是免签第三年,已经有了较成熟的旅行团线路,但是看过旅行团线路之后,并不太想去木头城,河中小屋之类的地方,当地地接社的一日游两日游,日均五六百,也毫无性价比可言,自己坐车过去,才几十块。

    从贝尔坐大巴三个小时,到达塞尔维亚北境小城苏博蒂察,五公里之外,就是匈牙利,没有申根签的人只能望着布达佩斯兴叹,不过不要紧,苏博蒂察是个迷你的布达佩斯。曾经苏博蒂察是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所以至今这里生活着1/3的塞尔维亚人,1/3的匈牙利人,1/3的克罗地亚人,通用语言为匈牙利语和塞语,建筑也充满了匈牙利的精致婉约风格,寒冷的冬天,狂风大作的阴霾天气里,来到这里依然能感受到让人目不转睛的美丽。这里的建筑延续了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的精致和奢华,又复刻了新艺术运动的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建筑装饰充满了活力,让各种自然元素:火焰、贝壳、花草在多彩的建筑上流动了起来。

麦当劳 市政厅 犹太教堂 广场

建筑师理查德给自己设计的私宅更是可以媲美高迪,目前作为了理查德宫美术馆对外开放,门票两块钱,比起巴塞罗那那些游客如织的门票都在100多的高迪的房子,这里对门外汉来说,都是梦想中的房子。

花朵 藤蔓 贝壳 都是理查德爱用的元素

小城周边的帕里奇湖,被漂亮的度假酒店包围,冬天这里空无一人,不知道天气晴好的春天,该美成什么样;有音乐节,又有电影节的夏天,又该嗨成什么样呢。此行强烈推荐大家来打卡苏博蒂察,迷人的欧洲童话小镇,有很多吧,但是消费最低,最宁静的,应该就是这里了吧。

风很大,天气也很冷,伸手出来拍照都很冻手,但是眼前的风景却是让人很燃的,到一个事先对这里一无所知的地方,却遇见了你意想不到的风景,像发现了一片不为人知的宝藏,这也是不做攻略的好处吧。

傍晚到达火车站,准备坐火车前去诺维萨德,每天都有很多班火车去诺维萨德或者是贝尔格莱德,票价也很便宜。

火车站 去诺维萨德,火车票三十多。 绿皮货车还有点可爱

诺维萨德是塞国第二大城市,晚上七点多到达市中心,商场基本都关了门,寒风中只有2020在闪烁,此刻看了,更是百感交集。2020年,太魔幻了。

在诺维萨德的这家青旅,包场了。本来还有一位塞国小哥在,没想到他洗完澡,就说:我要开车去德国了,再见,一个人住小心一点。于是五十块包了整栋楼,早上,老板娘还起来给我做了免费的早饭。

相比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更加纯粹和文艺,蓝色的多瑙河,红砖顶的小房子,彩色的大教堂。最值得值得打卡的地方,还属彼德罗瓦拉丁要塞,欧洲很多古老的城堡要塞,都充满着浪漫的超凡脱俗,满足着人们对于童话世界的幻想。而站在诺维萨德老城区,隔着多瑙河望着对面的彼德罗瓦拉丁要塞时,感觉到的却是棱角分明的硬气。也正因如此,要塞也有了“多瑙河上的直布罗陀”的别名。

要塞的钟楼原本是给渔民们看时间的,现在成为了要塞的地标。

从这里出发去萨拉热窝的车一天只有一班,于是早晨便起床在城市里暴走了,11点半到达车站,刚坐上车,窗外惊鸿一瞥的闪过绿色的山坡上大片大片的红色小屋,然后便是翻过一座一座的雪山,朝着山谷中的国家波黑出发了。

3.  第五站  波黑

波黑这个国家,因萨拉热窝出名,因保卫萨拉热窝而出名。

去波黑的大巴开了七个小时,经过边境的时候,让车上的三位中国人下车填表声明了自己没有发烧,但是也没有量体温,已经是比较宽松的入境政策了。

晚上八点多到达了历史课本上反复提到过的萨拉热窝,下车后发现车站特别郊区,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当地货币,这次出门只带了卡和美元,按照平时去小国家的惯例,合肥换不到的外币,都是用美元在当地换,比较方便,但是忘记了,这次还要来欧洲,应该再提前换欧元,就直接可以花了。本来今天来波黑也是临时起意,毕竟塞国之后的行程就是走哪算哪了,打算向车上另外两位中国人换下钱,或者是拼个车,却遭到了同胞的白眼:现在中国人就是传染源,怎么能跟你一起拼车呢?好吧,我只能哭笑不得,这点小事也难不倒我,打了一辆出租车,告诉他去换钱,于是也顺利的到达了青旅。

这家旅行者之家青旅也是强烈推荐的,不过只有混合宿舍,一进屋,两个墨西哥小哥和一个波黑小哥正在打牌,看见我来了,便觉得他们三缺一的局终于有救了,于是热情的,毫无芥蒂的邀请我打牌,刚刚遭受白眼的我还有点小感动,于是坐下来玩了会牌,还分享了点他们的红酒和晚饭。

其实波黑在欧洲并不算小,只是存在感低

萨拉热窝 曾经引爆世界级战争的火药桶,在无数次冲突和苦难中浴火重生,如今只是平凡的不起眼的宁静山城,如果让你想起一座欧洲的首都,你应该不会想起它。整座老城区破旧而没落,小团说如果要在黑山和波黑中间选一个的话,黑山作为欧洲的度假圣地,当然是更胜一筹,但是我还是想来看一眼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

市政厅 波黑国家剧院 弹痕累累的萨拉热窝大饭店遗址 纪念战争的不灭之火。 这座桥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拉丁桥,太不起眼的一座桥了,却改写了整个世界的历史。

远眺整座城市,有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犹太教堂和清真寺,还有成片的白色墓地。近看整座城市,刻满了纪念,碑文,弹孔,有沧桑的废墟,也有温暖的咖啡店。清真寺的祈祷声与教堂的钟声一并响起,太阳落山,灯光亮起,满山亮起了小星星。

商店也是很早就关门了,这里的生活太悠闲了。

在萨拉热窝的两天,都在下雪,冷的人不想出门,动不动就得钻进咖啡馆里暖一暖,咖啡馆里在工作日也坐满了喝下午茶的人们,但是雪景给了这个城市别样的美,白色把一切斑驳的历史都覆盖了,只有墙上覆盖不住的的弹孔提醒着人们,这曾是一座崩坏的城市。

最后一天,离开的时候还有点小曲折,本来和两个墨西哥人说好了一起回贝尔格莱德,坐最早一班六点的车,出门只穿了一身衣服的我,前一天晚上冲动了一下,把衣服洗了,指望着强劲的暖气,把衣服烘干,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四点起来,一摸衣服还没干,看着外面的冰天雪地,也不太敢穿湿衣服出门,于是便和墨西哥人说好了,在车站见,于是肉到五点多穿着半干的衣服出了门,等到打上出租车,跟师傅非常勉强的交代了去车站,翻译软件里没有波黑语这种小众语也是头疼,下车一看,不是这个站,另外一个站六点的车已经来不及了。好在这个站也有六点半的车,但是司机和售票员都没有零钱找,我只剩一张100的波黑马克了,于是司机又带着我的钱去换零钱,他一转身,我就在想,不会把我的钱卷走的吧,那我又要折腾了,还好,他在开车前把我的零钱送回来了,让我买了票上了车。谁能想到这一坐就是十个小时?不过100多块钱的票,坐十个多小时,也是没话说了。

  整整十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巴上没有土耳其式的西装革履的空少式的服务了,只有个和蔼的售票大叔,每一个小站都停一下,时不时还要下去喝杯咖啡,慢悠悠的晃到人没脾气,不过一路风景确是很迷人,迷迷糊糊的睡去,又迷迷糊糊的醒来,窗外总能让人眼前一亮。随手隔着玻璃抓拍一张,已经足够惊艳。小伙伴们可以自驾,好好感受这座山谷里的国度,还可以去那些在深山里留下的前南斯拉夫的硬核魔幻现实主义纪念碑,听说每一座都像外星人造的。

入境的时候没有任何麻烦,车上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了,都没有让我下车填表,就直接通过了。塞尔维亚的免签是一个月期限的,小团同学,暂时还没有拿到居留,于是她每个月,都坐车去边境喝杯咖啡再入境。

4  回到贝尔格莱德

回到贝尔,去卡尔梅丹城堡看了会夕阳,穿过熙熙攘攘的大公街回家,结束这一天。

卡尔梅丹城堡,多瑙河上的另外一个要塞。

在贝尔格莱德的最后几天,留给了餐厅,咖啡厅,剧院,还有迷人的泽蒙小镇。

选了天气晴好的一天,去泽蒙小镇放风,坐几十分钟的公交车就到了,贝尔的市民也都出动了,多瑙河边热闹非凡,天鹅们都被喂的饱饱的,咖啡厅里也座无虚席。这里是贝尔市民休闲放松的后花园,对面的Ada岛,是原生态的鸟类自然保护区,听说在夏天塞,塞国人喜欢在那里开天体趴,在河滩上晒太阳。

还好截止现在都没有蔓延到塞尔维亚,不然这些天鹅,要和奈良的小鹿一样挨饿了。

此行来塞尔维亚,还想感受一下德约科维奇的家乡,几年前曾经也算一个网球迷,曾听他说,小时候经常是在防空洞里度过的,没想到还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个国度,以及德约科维奇开的餐厅。

诺瓦克餐厅

这家餐厅的消费比一般的餐厅略高,但是也可以下午去只点一杯咖啡,还是正常价格十块。

一进门就有个兵马俑造型的小德

在塞尔维亚国家剧院看了场芭蕾舞剧~Who is singing there. 虽说是芭蕾舞剧,却融合了多种舞蹈的元素,配合多层次的旋转舞台营造出不同的时空感,没有一句台词,却能让人从舞步和旋律中读懂他们如何表达战争和离别,欣喜和悲痛。

票价才二十几块,因为剧场很小即使坐在上面也丝毫不影响效果,整场演出趴在栏杆上目不转睛,效果绝不输于伦敦西区动辄上百英镑的热门剧目,东欧国家的文艺水准还是相当有保证的。

唯一不满的是,演出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严重表示没看过瘾,于是来了这家歌剧风格的酒吧,烛光里小姐姐的钢琴声和歌声伴着让人微醺的水果白兰地Rakija,贝尔格莱德,可是孤独星球评选的全球夜生活城市的榜首,而且这里的酒二三十一杯,所以在这个人均月收入三四千的国度,大家的夜生活可一点都不输于发达国家,各种船屋酒吧、古堡酒吧、洞穴酒吧,贝尔格莱德的午夜,不容错过。

最后一天,早上起来,城里景点都转的差不多了,于是今天就带着好奇的去中国城转了转,也就是浙江人开起的小商品市场,贝尔格莱德的城隍庙,这里成了收入不高的,贝尔市民的主要采购地。在国外生活,真的什么都可以买得到了。中国人在郊区自己开垦菜园,然后把国内的蔬菜都引进进来,还自己动手做豆腐,真的是太勤劳了。

中国城里的中国超市

最后一天的下午,小团轻车熟路的带我检阅了她的最佳面包店,最佳咖啡馆,最佳餐厅。

永远都在排队的最佳面包店 藏在地下室的最佳咖啡厅 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最后一顿大餐,在塞国的一家满是私人收藏的餐厅,一进门便如爱丽丝的仙境一般,让人惊奇各种精巧的布置。如果是小朋友来,一定也会开心极了。人均消费100不到,从门童到衣帽间都配齐,都说乌克兰是东欧的颜值担当,离乌克兰不远的塞尔维亚也很不错哦,小哥哥们平均身高都一米八,小姐姐们糅合了几种血统的优点,公交车上还会看见优雅精致的老太太,和一丝不苟的老绅士。

餐也是极具水准的

吃完大餐,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散步,一位小哥哥在对着空气唱歌。于是便和小团坐下来,投了币,听了几首悠悠动人的歌。一首唱完,楼上居然有人鼓掌,小团抬头望去,我偷偷的拍了一张最模糊的合影,这是最不像旅行,又最像旅行的时刻了吧。

和小团告别,一路辗转回到国内。大概又会很长时间不联系,然后突然来个“你在哪,我来了”吧,希望我们能一直都在路上,只要一直都在路上,就一定会再遇见。

最后十来天在塞尔维亚和波黑,是这段旅行性价比最高的部分,花了一千多,把两国都玩了。当然,如果要去黑山的话,消费会高一点,因为那里用的是欧元。

塞尔维亚和波黑不是经典的西欧国家,没有特别壮丽的风景,但绝对不虚此行,虽没有西欧各国的盛誉,却配齐了西欧国家的标配,随处可见的街头艺人,也有冬季限定的露天溜冰场,也有高品质的咖啡、面包和美酒,餐厅也是高性价比,去那些久负盛名的欧洲大都市,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是向往许久,终于能亲眼相见的心情,原来这里就是伦敦,原来这就里是巴塞罗那。而这塞尔维亚和波黑的城市,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个盲盒,你永远不知道,打开会有什么,却意外的抽中了限量版的惊喜。

Mark一下去过的第23个国家,结束这次迷雾笼罩下的特殊的旅行,行李箱里塞了半箱的口罩,回来分给了小伙伴,也是前所未有的特殊行李了吧。

继续回归柴米油盐,环游世界是很多人的梦想吧,不如把梦想当做日常,积攒行走世界的底气,不慌不忙,世界太大,余生很长,永远期待着下一个目的地,细水长流,来日方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亚洲到欧洲 第四站—塞尔维亚 第五站 波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pr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