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看望老校长吴天源老师小记
壬寅年正月初六,按我国的传统习俗,绝对是个大好的日子,六六大顺嘛!这一天对我们来说,也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是个最值得书写的日子。
中午一点多,我们十多位同学在母校马坊中学聚集,在大雪纷飞、雪厚路滑的情况下,驱车来到养马庄村,看望了阔别四十年的恩师、初中老校长吴天源老师。
看望老校长,一直是我们的心愿,只因疫情、天气等原因迟迟不能成行。大年初六,一场多年罕见的大雪,眼看着高速封堵,低速难行,但这次丝毫没有挡住西安、咸阳、永寿三地同学看望老校长的脚步。计划九点到达,因恶劣天气晚到了几个小时,可能打扰了老师的午休,但绝对没有影响我们激动的心情。有同学调侃说:我们看望老校长,这是程门立雪,尊师重道,感天动地啊!
吴校长看见学生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儿孙们的搀扶下,老人家迈着沉重艰难的步伐,走出院门亲切迎接我们。老校长拉着同学们的手微笑着说:“你们能想到老师,能在百忙之中看望老师,真是太谢谢了。”老师说这番话,是发自内心的,是掏心窝里的,但我仍觉得有些愧疚,学生本应该早早来看望老师。上初中时,吴校长一向威严,很少见他有笑的时候,如同我的老父亲一样,从不给孩子好脸色看。正是这样,我们才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四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见到他,给我的印象是慈祥,如同我的老母亲一样,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学生们个个由稚气未脱的孩子,变成了满鬓银发的小老头,老校长看着只能白搭话,但当我们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名字,老校长连连点头:哦,记得、记得,知道、知道。这次我们九位同学,分别代表81级三个班来看望老师,其中耿向阳、耿有民、耿军康、仇智辉和我本人,当年都是班上的干部,提起名字老校长自然记得;同学聚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仇建辉,还有在母校任教的范秉辉、种植苹果大户来岁民,以及如今名声显赫的风水大师杨茂发,老师更是印象深刻。
吴校长今年85岁高龄了,仍然精神矍铄,头脑清楚。回忆这四十年的从教生涯,老人家仍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他196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仪井、常宁完小任教,1969年马坊中学筹建后,任第一届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这一干就是19年,取得了连续17年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第一的骄人成绩。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十余年间,学校每年平均考取初中专学生十余名,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一时间,马坊中学成了永寿县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和招牌,全县十三个乡镇的学子们慕名而来。记得我们同学中,渠子、常宁、御家宫、渡马这几个乡镇插班生最多。1988年,吴校长又临危受命,调到县城监军中学,后改名为永寿二中任校长。1998年光荣退休。他曾多次出席县党代会和人代会,1988年出席咸阳市第一届党代会,1989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教育总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被授予“优秀教师奖章”,曾被授予省总工会积极分子、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市、县优秀校长等,这诸多荣誉不正是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最好的诠释吗?
吴老师在我的记忆里,身体一直不太好,腿脚不太灵便,经常看见他煎中药喝。因为他们养马庄村,过去一直吃窖水,村上大部分人都患有大骨节病,吴老师不算太严重。吴老师钟灵毓秀,文质彬彬,平时言语不多,但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他的那双明亮的眼睛犀利传神,同学们都特别害怕他敬畏他。最有意思的是,很多学生家长甚至多年之后,还把吴校长当“看门的”或“打铃的”。因为在我们上学那阵,校舍很简陋,老师都是办宿合一,吴校长不但办宿合一,还兼有传达室、门房的职能。好多家长周三给孩子送馍,进校第一关都要被门房盘问,有的家长不解,这“看门的”咋真多事,其实这就是我们最受尊重的吴天源校长。
吴校长在教育教学方面,除了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外,更重要的是,能把一茬又一茬教职工笼络团结在一起,这没有两把刷子恐怕是办不到的。还有他以身作则,吃住在校,把校舍当成自己的家,无论礼拜天、节假日甚至寒暑假很少见他回家。我是以功夫出众才考上学改变自己命运的,但我能下毒誓发奋图强,这除了家庭困难、几个哥的影响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学校“传帮带”的感染力,以老带新,以优促差。记得每年考上中专的学生,都要给母校回一封信,这已经成为惯例,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传承。吴校长收到信后,第一时间上早操给大家宣读,说这是谁谁谁从什么学校寄来的,谁谁谁上学时多么刻苦,等等;一是贴在宣传栏上让大家看。这对我及刚进校的新生是莫大的激励。我认为这种办法,比说教、打骂强千百倍。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当年,在吴校长麾下,有一大批德才兼备、作风硬朗、教书育人的优秀老教师和年轻骨干教师。如:耿守信老师、仇有诚老师、李俊义老师、李培学老师、来俊兴老师、宋濂博老师、宋德林老师等等,他们中有的已经作古,有的含饴弄孙。还有耿克强老师、来启军老师、耿士锋老师、来国岗老师、耿会英老师、来万成老师、耿翔老师、郭炳昌老师等等,他们或多或少都给我们上过课当过班主任,后来或改行从政成了一方诸侯,或进修深造成了作家名人。在那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马坊中学吴校长的弟子们,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都是精兵强将、社会精英。有人说,吴校长能把这么多人笼络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攒成一股劲,真不容易啊!还有人说,这是吴校长的人格魅力使然。这些都对,其实我还要说:这是马坊人之幸,是我们这代人之大幸!
吴老师的学生、我的老师来国岗在《人才与教育》头版著文《在教育的天空用信念和着生命飞翔》中写到:“吴天源,个头高挑,面容清瘦,下颏一颗“伟人痣”更衬托出他非凡的风骨。他治学严谨却不无活泼,管理严格却不求死板,批评严厉却不失平和。”还有学生评价吴老师:我的校长就像一本书,好多人读不懂他;又像一尊守护神,人们望而生畏。如果没有他当年的守望,就没有我们宁静的校园;没有他严以治校的态度,就没有我们马坊教育的今天。
吴老师的学生、我的老师、全国著名诗人耿翔在《马坊书》中写到:“在马坊镇的十几个村子中,我把养马庄村当成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一样,用几十年的时间,一个人在心中仰望。因为这个曾经沦落成大骨节病的村子,降生了一代乡村教育家吴天源。这个名字,在马坊人的意识里,绝对等同于孔子。他是我的老师,他是几代人的老师,他的心里,有一部马坊版的《教育诗》。”
的确,他是马坊现代教育的一代宗师,是马坊镇甚至永寿县多年来引以为傲的人。
这次看望吴校长,时间选择在正月初六,除了拜年问候带来虎年的祝福之外,吴老师的学生、著名作家、书法家宋君翔还特意送来书法作品:“传精授渔,高德尚范”。这八个大字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是经过精心考量、多人指点酝酿而提写的,是对吴老师从教四十年最精确的诠释和总结。宋君翔因家有急事不能前来看望老师,不能亲自给老师解释这八个大字的含意。这里我简单说明一下。此幅书法作品以王羲之为基调,参入褚遂良行书笔法,形成厚重有力,充分映带出吴老师教书育人的情怀。特别是“授”字,表现出博大精深,爱子之宽之势;“德”字含盖吴老师本意,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之古风;“范”字借鉴诸遂良内收外放之势,表现出吴老师治学与修养,培养的学生走岀去,包融社会,践行天人合一的精神。在字形结构上以方为主,中和有度,整肃有余,做到灵动洒脱,通篇疏密避让,错落起伏,墨色枯湿浓淡,惯有行气贯通,领会为人师表风尚贯穿始终,承恩老师的良苦和希望,积跬步步以行远。宋君翔在中国农业银行咸阳分行工作,现系中国金融书法协会副秘书长,书法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十八九次。是马坊中学走出的学生之一。
听了我的一番介绍,吴校长连声称赞:好,写得好!说说笑笑,笑笑说说,一晃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捧着“传精授渔,高德尚范”这八个沉甸甸的大字,与吴老师合影留念。
鹅毛大雪仍下个不停,我们与吴老师一一握手告别,祝福吴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踏着半尺多厚的积雪,在回家的路上,接到堂兄的电话,说起县上打造文化村的事,我马上嘴边蹦出:文化村——养马庄,文化人——吴校长,这不就是文化名村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