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一部讲述生物进化的书,发表于1859年,当时震惊了科学和整个世界,被恩格斯评价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感谢达尔文先生历时五年契而不舍的发现与思考,还有皇家军舰“贝格尔号”提供必要旅途交通和供给。你们给后世展现的不止是对科学的态度,对生物发展的奠定性基础。用我的理解,更是一本生命发展的哲学范本。
通读全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条法则。这两条法则或许可以为人类个体发展提供作证。
法则一:生物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对变异、遗传
动画片《马达加斯加》有个开头小序曲,因为地壳板块分裂,原本吃草的小鹿脖子被拉开了,变成了长颈鹿!导演用有趣的方法展现了生物的进化。生物就在不知不觉的环境中变异,以适应生活。想想,人是这样吗?
最早接触适者生存的或许是师友的教导,或许是人生磕磕碰碰中中的领悟:内圆外方;做事圆滑,云云。即使高等生物的人类,也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不知不觉的变异、适应。
今天我们探讨“是否存在可设定变异”!既然人(生物)是会改变的,那我们就设定这个改变吧,按自己的愿望喜好设定。
1996年,多莉羊的诞生标志着生命科学另一个起飞点,生物工程技术使“设定”变成可能,可以集万千宠爱在一身,汇各方优点于一体。生物机体可以好的会更好,优秀的会更优秀。DNA的杰作!
人有没有对自身的设定?
有!理想,理想就是人对未来的一个设定。
还记得孩提时候的愿望么,美好的憧憬还依稀在我们的脑海中。科学家 消防员、护士....等等,一切都为这美好的未来设定(变异);
但很不幸,人世间万千种种,很多我们心中有无数的愿望,终究在社会的打磨中变得不了了之
法则二、要么得到锻炼,要么荒废
《物种起源》有个关于人工饲养的篇章,提到很多动物以前是具备某种功能的(鸭子以前是会飞的),但经过人工饲养(某种特定的环境)后慢慢的后代就会失去原来的功能,环境不需要飞这个功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与生俱来。但大部分人最终不会“飞起来”,可能两个原因:1、不知道自己有天赋;2、在环境中荒废自己的天赋。
同样,书中也提到很多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得到了新的技能,后代得到了新的天赋!有时,环境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毁掉原来的技能,又可以成就新的技能,这难道就是物竞天择?
很多时候我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相信一半,因为这个理论这适合没得选择的物种。
环境巨变(如果是),地球称霸的恐龙绝种了,它没得选;
人工饲养,会飞的鸭子变不会飞了,它没得选;
诸位,人在面对环境改变的时候,有得选么?你想做科学家,但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你是否还有机会?你愿意献身艺术事业,但物质时代却又局部艰难,改变现状似乎微乎其微。
在职涯工作里,我们要做到的是发现事物(价值观)的那个“点”,那个支撑你去做,而又不受到时代变迁的“点”。就像一个关于火灾的新闻报道,可以报道消防员英勇救火,可以报道消防设施陈旧引发火灾,可以报道消防安全宣传。关键是表达的哪个点。喜欢一个人总有一个原因吧,(当然有些喜欢本身没有原因,可以忽略)。
喜欢做一件事也有原因,骑车,我喜欢的一个运动,有些人喜欢风驰电掣的速度感,有些喜欢全身装备的炫酷感,有些喜欢骑车可以保持青春。YES,你要找到你喜欢的那个“点”。因为这个点也许在任何时代都可以找到契合的地方。而不至于会飞想飞的鸭子最终不会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