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07年,袁晓菲上大三。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渴望着美好的未来,和远离父母唠唠叨叨的生活。
所以她总是每隔两三个星期,才会在周末回趟家,吃个饭,住一宿。尽管袁晓菲的学校就在家的城市。
5月末的某天,21:55。袁晓菲坐在KTV的长沙发上,高举双手朝阿华欢呼着。
阿华是她们04级日语专业卡拉OK大赛的第一名,在袁晓菲眼里,是一个难得的暖男。
刚才这一曲赵传的《我终于失去了你》,唱的情深意浓,伴随着酒精的刺激,袁晓菲极力的压抑着冲上去抱住他的冲动。
手机屏幕却不合时宜的亮了。西门子黯淡的荧光屏上显示:来自妈妈,一条未读。
袁晓菲拿起手机,按下读取键,屏幕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给妈妈报个平安!
手指飞快的打了两个字,“平安!”,发送。
几秒钟的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袁晓菲的情绪。甚至没有走进她的记忆。她继续朝阿华欢呼着…
02
周末,在家。一个多月没回家,爸妈使出浑身解数,准备一桌袁晓菲爱吃的菜。
袁晓菲敷衍的说着:好吃,好吃。心里却在想白天买的口红色号错了,明天得去找老板换。
餐后,妈妈拿出手机,对她说:晓菲,以后晚上不许拿这种短信吓唬我!
袁晓菲接过手机,只见上面写着:
23:48 妈,刚才一个姓李的阿姨给我打电话,要你的手机号码。我怕是骗子就没给她。她一直求我,看我坚决不给,只好很委屈的说,她叫谷一,托我告诉你:劳动节快乐!
——哈哈哈,我哪吓唬你,你不是最喜欢李谷一嘛?
——那也不是这么喜欢的。还有,你!以后晚上尽量11点之前睡觉。还有,别那么晚给我发这种信息,我还以为你出啥意外了呢!
袁晓菲还在笑着,企图用无休止的笑声阻止妈妈继续唠叨。手指却下意识的按了下一条。
“平安!”
在得知这两个字的来龙去脉之后,袁晓菲笑的更欢了,她觉得自己太有才了。笑的完全没有扑捉到妈妈那仅一瞬间的落寞眼神,那眼神好像在说:
孩子,其实我只是想知道,不在我身边,你真的平安,不是敷衍。
03
2008年,毕业前阿华的深情告白,让袁晓菲心猿意马,她并没多想就同意了和他一起去日本深造的请求。
临走前,爸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嘱咐个没完,只说了一句话:
——有梦就去追吧,别管我们。下周你李哥来家里装宽带,还说教我们怎么在电脑里看到你。
这是袁晓菲第一次感到,是那么想听爸妈再唠叨几句。然而,多年的娇惯加上倔强的性格,让她话到嘴边却变成了:
——我哪有时间老跟你们视频。
日本。阿华并没有让袁晓菲失望。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都努力的照顾着袁晓菲。这样,伴随着她对异国生活的充实感、和对阿华的安全感一同而来的,就是对爸妈的疏远感。
04
信息时代,日新月异。智能手机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近,生活也越来越方便。
袁晓菲和阿华顺利读完研,也几经周折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繁忙并快乐着。二人每周最大的愿望,就是周六可以睡到自然醒。
袁晓菲觉轻,常常在周六上午被阿华的手机震醒。拿起来一看,是婆婆发来的,内容千篇一律:“XX读报语音版”。
——阿华,出国这么多年了,你还在每天关注国内新闻?
——嗯…偶尔关注一下吧。
——咱妈给你发的,什么读报,你每天都听?
——没什么时间,从来不听。
——那她天天发你也不拦着。我看你们聊天记录了,有一天她没发,你居然还问她你的新闻哪去了?
阿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少有的狡黠,接着,他说了一句话:
我不在乎她转什么文章给我,我只是希望看到她每天给我转一条,让我知道,她过去的24小时,平安!
……
05
后来。袁晓菲也每天都能收到至少一条爸妈转发的公众号文章。有新闻、有养生、有段子,然后,也有了育儿。
当然,有兴趣的文章她也会读一读。
几乎每天,她都会发至少一条自己的状态给爸妈。有早餐,有地铁;有思念,有撒娇;偶尔也有周末的温泉和寿司。
当然,每条状态都是在太阳落山之前发出的。
她感谢阿华,不仅是因为他教会了她如何爱,也不仅是因为他爱妈妈,而是因为他教会了她如何去爱爸妈。
她感谢爸妈,不是因为唠叨,不是因为挂念,而是因为…还能回忆起的每一件小事。
2017年7月4日。阿华的朋友圈出现了一条周围人都读不太懂的状态:
——以后再也收不到新闻了。但我知道,从今往后,我少了一份挂念,因为你每时每刻都在我身边。
袁晓菲放下手机,抚摸着儿子的头,小家伙仿佛感受到了什么,专注的看着母亲。
——孩子,等你长大了,有梦就去追,不用管爸爸妈妈。你不用告诉我们你挣了多少钱,也可以不告诉我们你受了多少委屈,但你要记住,无论你在哪里,告诉我们,你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