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90后老曹
今年的十一大长假居然和中秋小长假居然整到一起去了,作为2017年最后一个假期,想想也是挺悲催的。
上班族们擦干了眼泪,准备好了八天的干粮,和千千万万怀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人们一同涌向火车站、机场,然后再一同涌向风景区、酒店,本想放松一下心情,欣赏景色,结果,却是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不过,像老曹这样的天(qiong)才(gui),早就预见到了这种惨烈,所以选择了宅在家里,看。视。频。
《最强大脑》一直以来都是老曹最喜欢的节目之一,看着那些脑力高手在台上狂拽酷炫屌炸天的表演,除了一个真诚的跪,还能怎么样呢?
崇拜的情绪先放在一边,仔细思考一下,成就这些高手的,其实就是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记忆力。
不知道你看节目的时候,会不会跟老曹有同样的想法:老子要是有他们十分之一的记忆力,也不至于是现在这副矬样。
我们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记忆力就是智商的代表,而智商这种东西是天生的,没法改变。
但科学研究证明,记忆力跟肌肉一样,其实是可以通过一些锻炼,得到一定提升的。
不过,想要让“记忆”为我们所用,我们必须得先了解一下它的脾气秉性。
1、啥是“记忆”?
《辞海》是这么解释的: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啥意思呢?其实“记”和“忆”是两回事儿,所谓“记”,就是把你看见的、听着的、闻到的这些信息放进脑子的过程,而“忆”就是在需要的时候,把之前放进脑子的某一条或几条信息拿出来的过程。
2、记忆力的四个指标
一是敏捷性,就是看你记得快不快,这要看你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快不快,就好比有的人背一首诗念上两三遍就行,有的人即使抄上十几遍,背出来也总是卡壳(东北话形容叫“吭哧瘪肚的”)。
二是持久性,光快没用,存的时间够不够长很重要,否则你只能是个掰一个扔一个的熊瞎子。
三是准确性,如果你把“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记得又快又持久,那老曹觉得,你还不如不背。
四是备用性,前面三条说的都是“记”,但“记”是为了“忆”,往脑子里存东西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拿出来用,所以能不能快速准确地抽取所需信息,才是最关键的。不过,人天生就没有备用性,只能依靠后天的学习和锻炼,培养备用性的前提就是前三项。
这四项指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四种记忆型
血型分为A、B、AB、O四种类型,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万万没想到,记忆也有四种类型,“四”真是个挺学术的数字……
1)视觉型
眼睛是我们人体系统自带的摄像头,也是我们进行记忆的强效工具。所谓视觉型记忆,就是借助一些视觉效果达到记忆的效果。
比如在女生眼中,口红的红可以分为正红、玫红、砖红、珊瑚红、豆沙红……,但是在男生眼中,这一大堆颜色,就都是红。
一般来说,人记忆的信息有七八成左右属于视觉型,因为这种方式太便捷,眼睛一闭一睁,就记住了,这也就是为啥把文字转化成画面记忆就会更轻松的道理。
但是,有利就有弊,正是因为这种便捷,导致我们接收的信息太多,比如你在夜晚远眺城市的霓虹璀璨,也能看见近处马路上酒鬼打架。
这七八成信息有有用的,也有没用的,没用的我们要启动“遗忘”功能,有用的我们要及时复习,至于怎么复习,之后会讲到。
2)听觉型
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靠听觉功能实现的记忆。
这个就不如上边那个那么好使了,因为听来的东西,太容易忘了,还没整明白听着的东西是咋回事儿,刚才听着的是啥就记不清了。这也就是为啥你上课觉得听明白了,下课写作业照样不会的道理。
但是,只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听觉型记忆那还是挺靠谱的。
比如,你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歌听了很多遍以后,你就会发现,即使不看歌词,也能唱出来,要是换成比歌词字数少得多的古诗,你反倒够呛能记得那么清楚了。
如果你的训练次数足够多,你可以成为听觉型记忆的高手,比如轨道工只需要拿锤子敲敲铁轨就知道哪儿有裂缝,老瓜农随手拍拍就知道什么瓜熟了。
3)运动型
运动型就是通过运动达到记忆和强化记忆的效果。
这种记忆方式需要你调动几乎全身所有的零部件,看起来费时费力,但这并不是前两种简单的记忆方式,所以一旦记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忘记,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忆犹新”。
比如学习“向斜、背斜”的时候,如果你能亲自动手做一个地层的模型,很多问题那就不是问题了。
体育运动是个更好的例子。如果你学会了怎么骑自行车,即便过了再长时间,你会生疏,却不会忘记,如果你学会了投篮的技术动作,下次再见到篮筐,只需要看准了把球扔出去就行。
4)混合型
就是前三种类型的混合体,但这种混合并不平均,绝大多数人,会偏向于某一种类型,例如视觉记忆强的,也需要听觉记忆和运动记忆辅助。
所以,记忆从来都不只是大脑的事,调动的感官越多,记忆的效果就会越好。
4、记忆的三个系统
一是感官记忆,就是你看见的、听见的、闻到的、尝到的、摸到的东西转换成信息传到大脑的过程。人类大脑的内存够大,但是缓存真是不咋地,所以,通过感官获取的信息往往会在几秒内被新的信息所取代。
二是短时记忆,就是暂时保留在脑子里的信息,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如果你重复练习,这个信息就有可能转化成长时记忆,如果不加以重复练习,它就随风去了,这就是为啥考前抱佛脚没啥大用的原因,除非你能在半小时内答完卷子。
三是长时记忆,就它有用,因为它是经过重复和处理过的记忆里的精华部分,一般长时记忆可以达到多年不忘,甚至终身不忘。
5、为啥会忘?
学者们有两种看法。
一,没线索。如果你把这一学期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的所有卷子不加分类就都塞进书桌膛,你还能马上找到两个月前的某次小测验卷子吗?记忆也一样,你把得到的信息像这些卷子一样堆成一堆,没有分类,没有标题,没有关键词,你就没法提取这些信息,甚至你连自己有没有这些东西都不知道。
二,没用过。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问题是,如果这条踩秃了的路以后没人走了,会是啥样?那就又长成草地了呗。初中能背整篇《木兰辞》,现在也就能想起来“唧唧复唧唧”了,用则进,废则退。
6、艾宾浩斯和一根线
德国有个心理学家,叫艾宾浩斯,做了一个实验(感兴趣可百度),想看看过一段时间后,人还能记住多少东西,然后把结果画成了一条线(就长下边这样)。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遗忘总是先快后慢。
这件事告诉我们:学到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复!习!
那就会有人问了:忘得这么快,我净复习了,哪有时间学新的了?
老曹支招:不用总在复习,要找准“穴位”,一般是1小时后、半天后、一天后、两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不要觉得麻烦,复习要比你重新学习容易一百倍!
六次精准快速的复习可以让你把知识转化成难以忘记的长时记忆,而如果你嫌麻烦,选择忘了以后重新学,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不复习还是会忘啊~~~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那么你已经对“记忆”这个东西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不要觉得这些东西没有用,因为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话,再多的“干货”也不见得能运用得上。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却有规律可循。
在下周三,老曹会为你解读,那些记忆力好的人究竟跟咱们有啥不一样。
从下下周三开始,老曹会为你奉上超实用的记忆大招!
关注我的简书“喜欢地理”,让你喜欢地理,喜欢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