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了,英语老师气鼓鼓地说:“怎么回事,小A和小B两个人上课的时候对骂起来了!”原来,看到练习的图片上出现了一只狗,小A便大声说:“小B,小B是一只狗!”这下捅了马蜂窝了,小B回过头就开始反击,活生生地将英语课变成了“骂人课”。我找来同学们了解情况,竟然有了新的发现——小A并不是带头起哄的,骂得最凶的也不是他,而是小C第一个骂人,小D附和得最及时、猛烈。这还得了,完全是“四小天王闹课堂”啊!这种风气当然要发现了必须立刻制止,否则孩子们有一学一,势必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给其他同学带来不好的示范和影响。于是,一顿谈话、训话自然是少不了,全体同学都接受了一次遵守课堂纪律的教育。第二天,四个当事人都在随笔中剖析了自己的行为,表示出极大的悔改诚意。我很欣慰。
这是一次常见的学生犯错行为,六年级的男孩子处在发育期,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极需师长的引导。反思整个过程,我也有如下的收获:
1.全面看待问题,不可只听一面之词。小A嗓门大,平时也喜欢在课上讲话,所以英语老师对他印象深刻,忽略了其他人。假如我劈头盖脸地对小A一通责骂,不仅会让他愤愤不平,还好让其他的“漏网之鱼”暗自庆幸,从而让小A对老师失去信任,更是滋长了另外几个“小捣蛋”的惰习。所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多听,切不可武断猜测。
2.换个角度思考,可以发现更多。小B为什么总是遭到别的同学的“嫌弃”呢?这让我很是奇怪。当我问“为什么你们总将矛头对准小B”时,小C闪电般地回答:“因为他平时总是欺负我们。”小B也是比较调皮的一个男孩,好动、嘴碎,这样的两个特点让他在同学们当中逐渐成为了“被嫌弃”的那一个。“他平时总是喜欢嘲笑别人!”小D也气鼓鼓地说到。原来如此,这才是这一次“大闹课堂”的根源所在啊。所以,我和小B又有了一次谈话,帮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打一巴掌给颗糖”永远是批评学生的最佳方法。“适度的惩罚是一种保护。”当孩子犯错时,一味的包容并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应该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然后才可以去改正。但是,假如教师对与学生只有“惩罚”,天长日久威信是有了,却容易丢失亲近感。犯错后的谈话是必须,鼓励却是更重要的。比如,孩子能主动在随笔中分析自身的不足,老师就要大力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从而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棒。
教育是发现,是唤醒。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可以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怎样做才可以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