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家长“报喜”过个好年,小学生竟2元一张自行购买奖状,以求获得更多压岁钱!
这条新闻震惊了许多家长,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一些家庭教育问题。
1.为什么孩子只有拿奖状或是成绩好,才能得到家长的奖励与认可?
2.家长总是用物质奖励孩子,究竟是起到激励作用,还是促使孩子撒谎骗人呢?
陈美龄: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陈美龄是在日本出道的中国香港人,曾经是一名红透半边天的歌手。但她在最当红的时候,却离开香港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儿童心理学”,后来又拿到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学位,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传奇。不仅如此,她还先后将三个孩子送进了斯坦福大学,成为知名的“教育妈妈”。
陈美龄在教育孩子时,主张不用物质来奖励孩子,而是选择用有趣的家庭交流当做对孩子的奖励。这些有趣的奖励,不仅能让有效鼓励孩子,甚至也将变成一个家庭美好的回忆,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
什么是真正有效的奖励?
“要是你这次考试考到100分,我就给你买你一直想要的飞机模型。”“你如果帮爸爸把这双皮鞋擦了,爸爸就给你5块零花钱。”你跟孩子说过类似的话吗?当用于鼓励孩子的“物质奖励”变成“贿赂”,不仅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小心孩子越来越“贪心”!
同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从短期来看,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奖励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无法长期激励孩子。毕竟孩子的愿望是无穷无尽的,今天家长用物质奖励鼓励了孩子,下一次就要用更好的物质奖励才能让孩子达到目标,长此以往不仅家长吃不消,也偏离了教育孩子的初衷。
对于孩子真正有效的奖励,不在于作为奖励的物质上的价值,而是在于这个奖励能否对孩子产生长期的“内在驱动”。比起物质上的奖励,情感上的奖励才是更加持久而有效的方式。
就像前面陈美龄的教育方式,爱的鼓励,有趣的家庭交流变成的美好回忆,都将在为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大有裨益。而单纯的物质奖励就显得苍白许多,今天你送孩子飞机模型,孩子考了100分,那么下一次又要送什么呢?这显然是一个不值得提倡的非持久的方式。
因此,情感上的奖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奖励。
如何奖励孩子?
那么到底要如何奖励孩子呢?爸妈育儿网为家长整理了三个奖励孩子的原则。
原则一:用情感上的奖励代替物质奖励
有时候父母的一句“你真棒”或是一个鼓励的拥抱就胜过价值千万的礼物。平时多鼓励孩子,并养成习惯,不是只有成绩好或是拿奖状回家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父母的鼓励。
原则二:根据不同性格的孩子选择奖励
父母还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给一些小奖励,比如安静的孩子可以带她去书店看书,看展览;好动的孩子可以由家长带着去动物园或一家人去参加运动 。
原则三:“三部曲”奖励法
鼓励孩子三步走,一赞美,二指正,三鼓励。
首先我们称赞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同时也指出其中不足或是忽略的地方,最后再予以鼓励以增强自信心。有了指正,孩子就知道自己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另外,不要一开始就否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可能让孩子感觉挫折。
文章的最后,爸妈育儿想要告诉各位家长:
孩子学习的目的不是成绩单,成绩单只是一种反馈知识的形式;
如果你想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就要让孩子明白做家务的意义是替父母分担,家庭是建立在相互付出的基础上,所以家人之间必须互相帮忙。
奖励孩子从来不是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懂得责任,学会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