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君说:
1.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2.你知道自己焦虑的来源吗?
3.你该如何投资自己呢?
一、当你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虽然“强大的内心”作为一个单独的命题并不像情感、工作、财务那样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人生目标中,但它是整个生命轮的轴心,决定了生命轮滚动时的动力,以及遇到的阻力。
同时,它是决定其他命题满意度的核心因素。
当我们内心强大了,哪怕客观环境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们也会觉得整个世界更友好了,困扰我们多年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内心充满力量。
然后,生命轮就会在“少阻力”和“强轴心”的双重作用下渐渐滚动起来。
与此同时,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蜕变速度也会突飞猛进。
image斯坦福中美禅学院的时照禅师说:
心法没修好,再好的命法(认知、思维方式、方法论、知识等)你也拿不去;
心法修好了,你可以向任何人学命法,想学多少学多少。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抱怨说:
道理都懂,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典型的心法没修好的人说的话。
心法修好的人不仅学东西特别快,而且马上就能学以致用地将这些内容融入日常生活,快速提升各大命题的满意度,直至打造出一个圆形的生命轮。
image而要培养(更确切地说是恢复)一个强大的内心,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内心能量是如何被遏制的。
二、认知陷阱!内心能量是如何被遏制的
每个人生来就是完整的。
当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拉就拉,绝对不会有“我太胖了”“我不值得被爱” “我不如旁边那个宝宝” “我不喜欢大人这样逗我,但是我不敢哭,怕冒犯大家” 之类的想法。
所以,在一些文化里,几个月大的婴儿是被尊为“神”的,因为他们的内心完整,没有局限性,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image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阅历越来越丰富,内心能量却渐渐被遏制了,开始做出各种不接受自己、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举动,越活越无力。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内心被不断产生的不良认知层层叠叠地包裹住了,就好像一个人浑身裹满了被单动弹不得,却想跑马拉松,就会产生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而这些认知的产生是不受我们控制的,是“全自动”的,是大脑“消化”我们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的必经步骤。
当一件事发生的时候,大脑很少会实事求是地记住发生了什么,而是会自动加上一层认知(包括良性认知和不良认知)。
而这些认知会被当成常识或真理储藏在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里,成为“背景音乐”,然后在不知不觉中主宰我们的一切决定和行动。
这个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 一个事件发生;
• 大脑自动为事件添加认知;
• 认知主宰了我们的决定和行动。
image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这个过程,让我们来看看我的亲身经历。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从上海郊县转学到了市中心。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新班级,看到了50个穿着时髦、自信满满、朝气蓬勃的“城里孩子”。
我们上的第一节课碰巧是英语课,我的同学们从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英语,而我是第一次看到英文字母,根本摸不着头脑。
那天,我生平第一次觉得自己又土又笨。
从此以后,我的潜意识里就有了一个不良认知:“我不如别人”。在这之后,我几乎忘记了那天发生的事情,也根本没有察觉我的大脑里多了这层不良认知。
这之后很多年,我发现自己有了一个怎么改也改不掉的坏毛病:缺乏耐心。
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让我不受控制地觉得很不耐烦。
我的这个缺点被很多人(包括我身边最亲的人)批评过,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纠正,比如告诉自己这样做非常没有礼貌,是不对的,是伤人的,别人这么做有他们的道理,我曾经也什么都不懂。
当感到不耐烦时,我会尝试从1数到10,再开口说话来控制情绪。
结果,一点儿用也没有。
最后,我只得放弃,告诉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这就是我,我无力改变,请大家接受我。”
后来,在做了大量的内心功课以后,我终于挖掘出小学五年级时的那段毫不起眼儿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认知,这才意识到正是因为“我不如别人”的认知,才导致了我会不自觉地通过“缺乏耐心”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维护自己的不安全感。
这才是问题的症结!这个不良认知是这样一步步控制我的:
• 一个事件发生:新同学都学过英语,而我没学过。
• 大脑自动为事件添加认知:我不如别人;
• 认知主宰了我们的决定和行动:我通过“缺乏耐心”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试图证明“我比你聪明”,避免被看不起。
就这样,小学五年级时一个不起眼儿的经历,形成一个制约了我整整20年的不良认知。
image最关键的是,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层不良认知的形成和存在,甚至一直觉得自己是非常自信、有安全感的人,而它就一直躲在黑暗中狡猾地操纵我所有的行为和感受。
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我身上,这其实是所有人的大脑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情况。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各种事情不断发生,比如,父母的言传身教,成长经历、文化、宗教、社会观念等,而我们的大脑也在不断地自动形成各种认知。
这些认知被我们奉为常识和真理,成为我们大脑中的“背景音乐”,我们不会去怀疑和思考这些认知的真伪,有时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就被它们控制了一生。
这些认知有良性的,也有不良的。
良性认知比如“我是自己的主人”“我值得被尊重”“我值得被爱”“我可以的”“努力就有收获”等,会帮助我们活得更强大、更有力。
不良认知比如“没人会爱我”“我做什么都做不好”“人都是自私的” “不要相信任何人”则会像被单一样把我们内心的能量层层裹住,直到我们完全动弹不得,做什么都不得力。
那么,如何才能卸下这层层叠叠的不良认知,释放我们原本拥有的内心能量呢?
image三、改变不良认知,恢复内心能量
要想改变不良认知,恢复强大的内心,关键就是要不断地“自我蜕变”。
自我蜕变就像昆虫破茧成蝶一样,会帮助我们将裹在身上的不良认知一层一层剥落下来,将内心还原到一个强大而完整的状态,然后振翅高飞。
自我蜕变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清理不良认知从记忆的源头来分,我们可以把不良认知分成两类:
第一,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
第二,不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
什么是源头事件?我们已经了解大脑产生认知是这样一个过程:
• 一个事件发生;
• 大脑自动为事件添加认知;
• 认知主宰了我们的决定和行动。
这个过程的源头就是一个事件,也就是源头事件。
源头事件可大可小,比如眼神、表扬、批评、分手、生病、破产等。
源头事件可以是一次性的,比如转学、被骗、离异等,也可以是持续性的,比如父母的口头禅、导师的信仰、媒体传递的价值观等。
这些源头事件,有些比较重大或者发生在我们有清晰记忆以后,所以我们还记得,比如我小学五年级时转学的经历,又或者成绩落后、求爱失败、当众被辱等。
这些就是记得的源头事件。
image.gif但是,有大量的源头事件是我们根本不记得的。
有些经历发生在我们有记忆之前,比如婴儿时期遭遇的虐待、幼年时家里发生的暴力冲突等。
有些经历则是因为过于司空见惯,所以像空气一样被我们视而不见。
比如父母长期有意无意地灌输着“你做得还不够好”;
从小到大身边所有人都在关心你“考进哪个学校”“在哪里工作”“结婚没”“生娃没”;
你身边所有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得“我们这种出身的人不可能过上好日子”等。
这些都是不记得的源头事件。
之所以把不良认知分为记得源头事件的和不记得源头事件的,是因为清理的方法会有所不同。
四、清理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
要清理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就需要运用实事求是的原则,还原这个事件的本来面貌,并把人为添加的不良认知和客观事件本身区分开。
这个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选定一个困扰你已久的心灵困惑。
首先,请选择一个心灵困惑来解决。
比如,我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我缺乏耐心、我老爱和别人比、我不敢捍卫自己的权益、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等。
注意,请选取心灵困惑,而不是“我不会理财”“我阅读速度很慢” “我英文很差”之类的技能型问题。
第二步,回忆这个困惑出现的最早时间点。
这一步是帮我们辨别源头事件。
有时候,源头事件可以追溯到三四岁的时候。别惊讶,真的有人记得这么早发生的事情。
静下心来想一想,你最早感受到这种困惑是什么时候。
有些源头事件比较重大,发生得也比较晚,相对会好辨认一些。
image比如,对于我来说,转学事件是我感觉自己不如别人继而变得缺乏耐心的开始。
另一些源头事件则因为发生时间过早,或者事件本身过于小等原因比较难辨别,要花一些时间,静下心来想一想,追溯一下你的记忆。
如果实在想不起来也没关系,我们有大量的认知的确是属于不记得源头事件的。
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回到第一步,重新选择一个心灵困惑,或者直接跳过接下来的步骤进入清理不记得源头事件的认知。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源头事件我们虽然还记得,但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反复地发生过多次。
比如,爱丽斯很能干也很成功,但是她经常处于一种既相信自己,又对自己不满意的矛盾中,总觉得她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到最好,所以一直很不开心。
后来,她意识到这种对于完美的偏执来源于小学一年级时,第一次考试她考了100分,父亲非常高兴地带她去吃她最爱的海鲜面,而且大力地表扬和鼓励她。
第二次考试,她考了98分,她还想吃海鲜面,结果父亲却暴跳如雷地训斥她。
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想吃海鲜面了。
对爱丽斯而言,“98分事件”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完美的偏执反反复复地影响着她,也导致她非常惧怕不完美。
对于这类不良认知,我们既有记得的源头事件,比如“98分事件”,又有更多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甚至根本不记得的源头事件反复巩固这些不良认知。
所以,处理这类不良认知,我们就需要同时运用清理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和清理不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两种方法。
第三步,源头事件发生后,产生的不良认知是什么。
回忆一下,源头事件发生了以后,你告诉了自己什么,产生了什么不良认知。
比如,转学事件以后,我告诉自己,“我不如别人,所以我需要证明自己,不然我可能会被看不起”。
比如,在“98分事件”以及无数类似事件之后,爱丽斯告诉自己“不完美是可怕的,完美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结果” 。
第四步,区别不良认知和客观事件本身。
莎士比亚说:
这个世上的事物本无好与坏,好与坏只在我们的思想中存在。
这个思想指的就是认知。
image在源头事件发生以后的岁月里,我们把随着源头事件自动添加的认知当成客观事件本身,视作毋庸置疑的常识和真理,作为“背景音乐”储存在大脑里。
客观事件本身其实没有任何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高与低。
也就是说,事件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也就不包含任何情感能量。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些客观事件:
• 我没学过英语,我的同学学过。
• 我考了98分,我没吃到海鲜面,爸爸大声说“你下次要考100分”。
• 我和他分手了,他喜欢上了别人。
• 我爸爸打了我。
• 父母离婚了。
大家可以体会到这些只是客观事实,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情感能量吗?
但是随着这些源头事件自动产生的认知却包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这些认知:
• 我没学过英语,我的同学学过。→我不如别人。
• 我考了98分,我没吃到海鲜面,爸爸大声说“你下次要考100分”。→不完美是可怕的,完美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结果。
• 我和他分手了,他喜欢上了别人。→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男人(女人)都不值得信任。
• 我爸爸打了我。→爸爸不爱我。
• 父母离婚了。→父母不爱我,这是我的错。
大家可以感受到一件本来毫无意义的事件被赋予了认知以后带来的情感冲击、约束感以及局限性吗?
所以,它们才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这么大影响。
image要清理不良认知,我们就需要学会把事件本身和不良认知区别开。
请在纸上画两个圆圈,在第一个圆圈里写上客观事件本身,在第二个圆圈里写上你添加的不良认知。
当我们成功地把源头事件和不良认知分开后,不良认知就被彻底曝光了,再也无法躲在黑暗里控制一切了,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些不良认知并不是事件本身。
也就是说,它不是“真”的,这时,它就失去了能量,就无法对我们产生太大影响。
当意识到“我不如别人”只是自己添加的认知时,我突然明白了,我根本没有不如别人!
从那一刻起,不良认知也就失去了对我的掌控。
既然我已经认识到“我没有不如别人”,那我就再也不需要通过“缺乏耐心”来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了。
于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少地出现“不耐烦”的状态。
image当我们可以清晰有力地把这两项分开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这些不良认知都不是真的,而它们也就会丧失控制我们的力量。
至于爱丽斯,第一次见面,她就对我说,她知道自己的客观条件非常不错,但是她一直很不开心,老公总是做不到她的期待值,而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力,她既有信心又不满意,非常矛盾。
当她意识到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她有“不完美是可怕的”的不良认知时,我看到她的眼睛一亮,她终于找到这么多问题的症结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但是,她对于完美的偏执并不仅仅是一次“98分事件”造成的。
由于父亲的原因,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类似的事件反反复复地把这个认知死死地刻进了她的大脑,仅靠她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可谓杯水车薪。
要彻底清除这类长期持续存在的源头事件造成的不良认知,我们还要结合下面的方法。
五、清理不记得源头事件的不良认知
对于这类不良认知,因为我们记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或者像爱丽斯那样只记得部分最重大的源头事件),也就无法实事求是地区别客观事件本身与不良认知。
所以,要清理这类认知,就需要寻求专业的指导。
image好的专业导师可以给我们的心灵洗个澡,清理层层叠叠的不良认知后再轻松上路。
而这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在不受约束的状态下发挥它与生俱来的能量,我们做任何事情也会前所未有地轻松、清晰和自信,势如破竹。
把积累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良认知清理干净以后,就会还原一个强大而完整的内心,这时我们会觉得特别轻松,干什么都特别有劲。
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如何才能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继续保持这种轻松而强大的状态呢?
分两步。
第一步,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减少新的不良认知的产生和影响。
让我们重温一下认知产生的过程:
• 一个事件发生;
• 大脑自动为事件添加认知;
• 认知主宰了我们的决定和行动。
这个过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完全自动的过程。
但是,对于那些学会了实事求是看问题的人来说,他们会习惯于客观地看待事情本身,尽可能地避免添加不良认知(当然,很难完全避免)。
同时,对于已经添加的不良认知,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不良认知和客观事件的区别,并不会将两者混为一谈。
而这时,不良认知就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影响了,因为我们知道它不是真的。
学会实事求是地看待事情,就能最大限度地减缓不良认知的产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它们对我们的伤害。
image第二步,定期做专家咨询,及时清理新的“认知被单”。
我们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永远做到百分之百的实事求是,也就不可能彻底阻止不良认知的产生和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定期做些专家咨询来及时清理新产生的“认知被单”,就像定期敷面膜一样,为心灵做保养。
在美国,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就像大家都有自己的理发师、美容师一样。
美剧《欲望都市》里有一集里提到“在纽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医生,连心理医生都有自己的心理医生”。
身边有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就会安心很多,因为我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会帮助我们清理“垃圾”,恢复能量。
当清理完制约了我们多年的不良认知后,运用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减少新的不良认知的产生和影响,并且通过专家咨询做定期的心灵保养,我们的内心就会长期维持在完整而无局限的状态。
这样的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轻松和强大的,也为我们的生命轮加足了动力。
原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