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应如何面对哭泣的孩子?或许处理方式千差万别,但如果就剩一句话总结,我觉得把哭声当做邀请卡这办法,值得记住。本周果冻妈有话说。
总有父母说,家里的孩子经常哭闹,动不动就撒泼耍赖,一言不合便哭声震天,一点也不乖,太不懂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2931/e86936e91320b837.jpg)
面对这些“任性”的孩子,家长或被惹怒,或嫌烦躁,或手足无措。“熊孩子”千奇百怪,家长的“出招”也见仁见智。
有的认为孩子太幼稚,不够成熟,纯属无理取闹,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才能出孝子,因而采取以打骂为主的应对策略,属于“粗暴式教育”。
有的认为对孩子应当多些宽容,提倡以教育为主,家长多说,孩子多听,以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属于“唐僧型”家长。
有的认为孩子哭闹只是一时情绪冲动,只要放任不管,对其不理不睬,孩子自然会冷静下来,这属于矛盾冲突的“冷处理”。
当然,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要“哄”,为了不让其继续哭闹,就满足他的要求,一切听之任之。这属于“纵容型”家长。
这些“奇招”对孩子的哭闹会有什么效果呢?
显然,“粗暴式教育”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也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唐僧型”家长看似以理服人,但孩子不一定领情,可能因嫌烦而听不进去。“冷处理”能“扑火”,但问题依然存在,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孩子可能以后很少哭闹,但也会从此不再表露心迹,郁郁寡欢。“纵容型”家长的过分宠溺会让孩子恃宠而骄,任意妄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2931/69e15472adf4fc66.jpg)
你可能会问,既然这些方法都不合适,那要怎样面对孩子的哭闹呢?
首先,孩子为何会哭闹?任何一个孩子都具备哭闹的天性,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表达方式。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旦哭闹,他们就能得到家长的关注,需求就可能得到满足。没错,孩子哭闹不过是想要得到关注,以此表达他们的诉求。
为什么总有家长感慨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孩子也不愿意跟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根源就在于家长没有正确对待孩子不成熟的表达诉求的方式。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觉得家长没法沟通,表明心迹也不会让家长理解自己,自己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干脆不再向家长敞开心扉。
你也许会说,这都怪孩子啊,谁让他只会哭闹,不会成熟地表达沟通?可是,在孩子看来,我们作为家长又何尝成熟地和孩子沟通?
什么是成熟?成熟是孩子哭闹时能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而不是一味地用“别哭了”制止他。成熟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了解他的需求,不仅会说,更关键的是听。
在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中,我们总是居高临下,以父母高高在上的身份与孩子交流,以为教育等同于“说教”,强制让孩子听。其实,这是教育中一个极大的误区。
我认为,成熟的教育应当多“倾听”,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了沟通的双向性,只输出,却堵上了输入的渠道,让孩子无法将自己的信息传导给家长。
我们总是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乖”孩子、“懂事”的孩子,可所谓的“乖”和“懂事”当真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
什么是“乖”和“懂事”?在很多家长看来,它往往等同于“听话”,听家长的话。一个听家长话的孩子是个乖孩子,但不一定是个真正开心、真正懂得做自己的孩子。
相较于“乖孩子”,我更珍视孩子的哭闹。这是一张邀请我进入他内心的请柬,因为通过哭闹,他其实是在向我倾诉,向我表达,向我敞开他的心扉。
一个真正成熟的家长,一定能穿过哭闹这片沼泽,到达孩子内心充满阳光的天堂。总有一天,你一定能用爱和关注,将这片沼泽种满鲜花,永久芬芳。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2931/c2eff8c70cc0dee1.jpg)
我们还记得自己上一次哭泣是什么时候吗?有时候我其实很羡慕孩子,因为他们真实,随性,总是勇敢表达自己最真实的需要。或许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关注一下自己心里的小孩,也倾听下Ta的声音,满足下Ta的愿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