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
看了他的弟子,你才知道为什么他被称为万世师表

看了他的弟子,你才知道为什么他被称为万世师表

作者: 贝妮 | 来源:发表于2019-05-25 09:41 被阅读0次

    《论语》是一本谁都知道值得一读,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去读的古文经典。

    我曾经买过一本带现代文翻译的论语书,却从未认真读完,每每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即便论语下面有现代文解释,但这些语录都是东一下西一下的,没有大量的历史知识背景,要读懂并把内容串联起来形成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看到《孔门十弟子》这本书,我心中大喜,感觉总算有点摸到论语的门道了。傅佩荣老师写的这本关于《论语》的书,从介绍孔子的十位弟子开始,将我一点点带入了论语的启蒙之旅

    image

    是的,我说的是启蒙。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论语片段,什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应该都算有过启蒙,但我想恐怕没几个人会觉得受到很大的启发,更不会有人觉得论语有趣。而我认为,只有当我们开始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有了想要深入了解它的欲望,那才算是真正的启蒙

    那么,《孔门十弟子》又是如何启蒙的呢?

    傅佩荣老师,不愧是深谙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国学大师,能够把论语讲得如此通透。他依靠强大的知识背景,总结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成果,把论语的只言片语编织起来,又串联其余古籍介绍,勾勒出了孔子十个弟子的形象,把这十人的故事、性情,一一剖析给大家。就像读小说一样,我们从中认识了他们,也就认识了孔子,也开始知道论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image

    比如,我们市里有一个有名的景点,是言子墓,言子是谁呢?我们当地人都知道他是孔子的弟子。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有没有在论语里出现过呢?恐怕就没多少人知道。看过《孔门十弟子》之后,我才知道,他就是言偃,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

    image

    子游在《论语》里就出现过,虽然不多,但他还是很重磅的大腕。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在四个科目上给弟子做过排名:“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从这里可以看出,子游在文学科,是在众多弟子中排名前二的。

    但是光知道这些信息,我们还是对子游不够了解,他性格如何?能力好在哪里?不得而知。傅佩荣老师就帮我们把论语中有关他的段落给提炼出来,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就出来了。

    首先,他独具慧眼

    孔子曾经也以貌取人,喜欢仪表堂堂又能说会道的宰我,不喜欢长相难看的澹台灭明,但子游却独具慧眼,说“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因为在他当官时,和澹台灭明打过交道。澹台灭明走路不抄近路,若不是公事,也不找上司。所以,他觉得澹台灭明是个正人君子。

    后来,果然如此。澹台灭明不受孔子喜欢,离开后独立发奋,成了一个很著名的学者。反而宰我却一再失败,最后在齐国做官时和别人一起作乱,被齐王处死了。

    于是,孔子才发出感慨:“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

    其次,他胸襟阔朗、心怀天下

    他在当官时,曾教百姓唱《诗经》。有一次孔子路过听到百姓唱诗经的弦歌之声,就莞尔一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就抗议说,“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意思是说,老师不是教过我们,君子学道理就可以做好官懂得爱护百姓,老百姓学道理就容易服从政令。于是,孔子一听,马上就说“同学们,我前面是跟子游开玩笑的。”(原文: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其实孔子是很赞赏他的这个做法的。否则他也不会露出莞尔之笑了。

    子游这么做,正是因为他胸襟阔朗,心怀天下,所以才会贯彻老师的教诲,去做一个好官,治理百姓。

    image

    除此之外,傅佩荣老师还讲到了《礼记·礼运》中关于子游和孔子的故事。孔子在一次参加了国君祭典之后,深深地叹了口气,子游在旁边就问老师,为什么要叹气。孔子就趁机回答了在他心目中“大同社会”的概念。孔子是位因材施教的老师,同样的问题,他面对不同学生会回答不同的答案,他能够回答子游这个问题,足见他觉得子游在这方面是说得上话的,说明他认可子游对他这个胸怀天下的思想感兴趣,才可能这么回答。所以,从侧面来讲,子游这个人也同样具备胸怀天下的内涵。

    不过,傅佩荣老师又跟我们说,论语中也提到,子游也有缺点,也会感情用事,他在孔子去世三年后,想要和子夏、子张一起,把孔子弟子有若当作圣人对待,也就是用侍奉孔子的礼节去侍奉他,还硬要曾参同意。可能他因为是伤心加想念老师,就想要找个移情对象。但这当然是不可以的。

    这样一来,我们对子游就有了充分的了解。原来,被后世敬仰的言子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再是一个名字而已,而是有了血肉,有了想法,有了感情

    而他只是《孔子十弟子》之一,像这样,书中还详细地讲了其他弟子,我就这样一点点“认识”了他们。正是因为了解了他们,我也更加“认识”孔子,认识到他的思想,开始理解为什么他会被称为“万世师表”,为什么他会被如此敬仰。

    image

    比如,在礼制方面我就有了新的认识。我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只是之前听人说过儒家太重礼制,所以导致我们传统中不少繁文缛节。

    那事实是怎么一回事呢?《论语》中关于礼的篇章很多。其中有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让我们一窥其貌。有一次宰我问孔子,三年之丧太久了,三年不举行礼仪,礼仪就崩坏了,三年不奏乐,音乐也荒废了。他的意思是当时的守丧时间太久,应该要短一点,这个礼制不合理。那么孔子是怎么回答他的呢?他说,你如果不守三年之丧,不满三年就吃好吃的,穿好衣服,你会心安吗?宰我回答,“安”。孔子就继续说,你安,那你就去做吧!君子守丧时,吃美食不辩滋味,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着也不觉舒适,所以才甘愿守丧,直到守丧完毕,才能恢复正常生活。

    所以,孔子说的礼制,实则是人心和人性,他认为的社会规范,都是为了配合人的心理需求而设定的,且是需要与时代结合随时进行调整和更改的,重视的是心意,而不是外在的规矩。

    而他又认为,人性是一样的,都是向善的。就像他评价《诗经》是“思无邪”一样,他认为人经过教育,都可以激发他们内心本真,真诚的模样。至于社会上的各种制度,也都是为表达善而服务的。

    所以,之前在我们印象中孔子好像专门提倡硬邦邦的规章制度、繁文缛节,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只是我们不了解孔子,没有深入理解《论语》而已。

    《历史的温度》写到:历史不是故纸堆里冷冰冰的数字,历史是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唯有对生命报以尊重和敬畏,才能真正读懂历史

    正是因为如此,从了解“孔门十弟子”,认识论语中的人物开始,我才慢慢读懂《论语》,才惊觉论语之有趣,也才认识到它的博大精深。也许要读懂《论语》,我还太嫩太早,但是,越好的宝藏藏得越深,只有开始寻找,才可能找到宝藏,而大师们对论语的解读,无疑是一份藏宝图,指导我们去学习经典,去获得人生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了他的弟子,你才知道为什么他被称为万世师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ha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