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

作者: 金子_11ec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07:27 被阅读0次

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秦朝未年,在楚地,有一叫季布之人,性情耿直,为人俠义,荅应过别人的事,即使再困难重重,也要努力办到。

楚汉相争,季布是項羽的部下,多次献计献策,刘帮的军队吃了数次苦头,登上大位后,下令通辑季布,季布化装逃到山东一朱姓家帮工,朱家明知其是季布,通辑犯,仍收留,皆因敬其为人,后,朱又通过其洛阳好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劝说刘帮撤消季布的通辑令,并封为郎中,不久,改做河东太守。

季布有一老乡,名曹邱生,此人爱结交权贵,借以抬高自己,听说季布做了大官,前去拜访,布用鄙視的目光注之,用刻薄的语言说之,然曹邱生,面不改色,心不跳,仍款款而谈,言,闻听,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播梁楚两地,而我们又是老乡,我随处宣揚,没功劳,也有苦劳啊,后,布设晏款待,季布的名气越来越大,在梁,楚地界,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由此,传下一诺千金的精句,流芳千古。

引子

小白,你交待的那个事,我到现在都没说。

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中规中矩的那些人,視迟到,早退为不耻。

那年,那月,那天,春暖花开之季,偶有小恙,请四天病假,带着孩子,随爱人的车到北京,一路上,暗自祷告,千万别碰到熟人。

你别说,无巧不成书,怕啥偏来啥,到北京天坛,还就遇到单位的楊老师,那年,我不到三十岁,杨老师已五拾多岁。

那个惊吓啊,堪比做贼,怯怯的一再说,自已是请病假出来的,央求别让单位的人知道。放心吧,沤烂肚里,也不说。

若干年后,早己把此事忘到九霄云外,将近五拾岁的我,遇到七拾多岁的楊老师,那个事,我到现在都没对别人说,啊?我惊鄂在那里,哦倾,楊老师,没事啦,可以说啦。

我那一诺几拾年的楊老师,已做古多年,和老同志闲聊,他不光对你,对谁都这样,小李生下孩子,家里没老人照看,五拾六天上班,把孩子推到包裹班,楊老师是转运班,班长,每天接火车上下来的邮件,火车一来,咣珰咣珰的火车声,加之火车到站,离站的呜笛声,幼儿吓的嗷嗷大哭,喝的奶往外喷,只要得一点空,楊老师,一个老头子,就会紧紧的护着孩子。

班上,爭一差二的事,到楊老师那,均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咀里永远掛着一句话,都不容易,互相之间,能拉一把,就拉一把吧,拉着,拉着就过去啦。

楊老没有文化,是个下力人,他仅有的文化是解放后的扫盲,但能看报纸,能写自已和班上人的名字,能记住火车的车次,到站的时间,停车的时间,从未漏接一次车,在他的带領下,转运班历年被评为局,省局,乃至邮电部的先进,受过市局,省局領导的接見,进过京,部长也接見过,每次回来,砸着咀说,这辈子,吃过大盘荆芥,和市局局长,省管局局长,邮电部部长一起吃过饭,我没出一分錢,是他们请我吃饭,高桌底板凳啊!啧,啧啧,啧啧啧!骄傲之情,溢於言表。

楊老师走了,是带着无数的荣誉,如浪的好评,带着一诺千金四个字走的。

楊老,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功绩自然不能和季布比,但如出一辙,不是吗?

仅以:一诺千金作为祭文,追忆我那渐行,渐远,渐无息的杨老师,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我虽不是梁,楚之人,但也想为楊老,揚名立万,尽管,位卑,言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诺千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h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