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揭示的基本原理,将从定义四个基本问题开始,它们正是制定任何课程及教学计划是都必须回到的问题,即:1.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2.要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为了准备共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我主动承担了前两天的朗读任务。第一段是导言,内容不多,练习一遍,读一遍,整个人很轻松。第二段内容足足十页,我读的速度还不慢,读了二十分钟。练习一遍,录制一遍,读得口干舌燥,头皮发麻。
朗读不易。首先是考验普通话。按照我以前追求完美的毛病,估计今天晚上不读十遍八遍录制不好。其次是考验肺活量。身体素质差的人,如果不注意朗读时的呼吸调整,就会像我一样,读下来头昏脑胀心发慌。再次考察语言节奏的把握,轻重缓急的处理,传递的是对文本的理解,这是朗读时最大的考验。还有一个要命的地方,就是回听录制的音频,老觉得不是自己在说话,无法接受自己的声音咋就那么难听。幸亏我现在是一个很自洽的人,难听就难听,只要我认真录制好就行。
“为什么非要录制朗读音频?他们想听音频,在网上一搜不就有吗?”伙伴不解。
”团队伙伴自己朗读与网上的朗读音频是不一样的,会带上自己的理解,也会让朗读者本身通过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倾听的人,听到的是团队成员带有个性化理解的声音,就开启了共读共思共生活的场域。有助于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力,增加团队凝聚力。“我暂时想到的是这些好处,其实应该还有更多的好处等着我去挖掘。
不行,头还是晕晕的,就不梳理今天晚上朗读的相关内容,该去休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