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说孩子天生可以让自己朝好的方向发展。我很赞同这句话。
这几天老公出差,我独自带着俩孩子——接送大女儿上学放学、检查作业、做饭、陪小儿子玩耍……
女儿平时洗完澡习惯将浴巾扔给她爸爸帮忙拿到阳台晾起来,有一次还因此事与她爸爸发生冲突。
昨天晚上洗漱完毕,我上床哄儿子睡觉,十点多了女儿还没有洗澡,我说了几句后就没有管她。我知道对于处在“第二叛逆期”的孩子来说,父母说得越多,孩子越是对着干。
不知什么时候女儿已经睡着,由于担心她吹空调感冒,我走进她的房间关掉空调。我心里想着她是不是又像以前一样将用过的湿漉漉的浴巾随手放床上?她可是经常干这事的。可是,我在她的下铺没有发现浴巾,我又转到阳台,发现她的蓝色浴巾正高高地挂着呢。原来她并非不想挂浴巾啊,只是她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她没有了依赖,还是知道自己收好自己的物品的,即使我没有催她,她也能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一看手机,已经7:20了,我心里正想着“遭了,还没有喊女儿起床上学”的时候,卫生间却传来女儿洗漱的声音。原来她已经起床了,无论是手机闹钟将她叫醒的还是她自己醒的,我都深感欣慰,要知道平时都要我们喊三四遍,多数时候孩子都是在责备中背着书包去上学。
日本的高取志津香在《忍住!别插手!2:整理好身边的物品》里说:“不是你说话大声,孩子就能进步的。”
在我看来的确如此,孩子更关注的并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而是我们的语气和态度。父母催促,多半是因为焦虑,担心孩子无法做好。而这种焦虑通过催促传递给了孩子,孩子无法安静地思考和行动,最终导致孩子以拖延来应对父母的催促。这就是为什么父母越催促,孩子越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够适当地放手,而不是将孩子看成一个提线木偶,孩子的表现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法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孩子就真的没法做好;当我们适当放手的时候,孩子反而能够做好了。因为他会感觉到他是在做自己,而非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
这一切只需要父母停止将焦虑传递给孩子,适当地闭嘴,适当地“”偷懒”,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锻炼的机会,孩子就能朝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