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字小驿花草撷英花之梦
【吴茱萸】芸香科,吴茱萸属

【吴茱萸】芸香科,吴茱萸属

作者: 植物分类图像库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21:55 被阅读7次

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ieu) T. G. Hartley。

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两侧被短毛,油点大且多。

花序顶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离,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离;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镊合排列。

雄花花瓣长3-4毫米,腹面被疏长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丝均被白色长柔毛,雄蕊伸出花瓣之上。

雌花花瓣长4-5毫米,腹面被毛,退化雄蕊鳞片状或短线状或兼有细小的不育花药,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长毛。

果序宽(3-)12厘米,果密集或疏离,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长4-5毫米,褐黑色,有光泽。

花期4-6月,果期8-11月。

产秦岭以南各地,但海南未见有自然分布,曾引进栽培,均生长不良。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日本也有。

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

分布广,适应性强,其器官形态变异颇大,因产地不同而变种多,商品名也不少。所谓“杜吴萸”,其主产区在浙江省缙云、丽水、永泰、昌化等一带;所谓“常德吴萸”,其主产区在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北部各地,因产品历来运集于常德而得名:称为“川吴萸”的产区是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称为“广西吴萸”的产区是广西与其邻接的贵州部分地区的产品。

全株含挥发油,主要是吴萸烯 evodene,是植株各部有特殊腥臭气味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吴萸内脂 evodin,罗勒烯 ocimene 等;果含苦味物质:rutaevin、 limonin、evodol、evogin、evodinone 等及 gushuyic 等脂肪酸。吴茱萸嫩果迄今已知有12种生物碱,其嫩叶另含2种。种子含脂肪油 28%-32%。

吴茱萸是古老的传统中药植物。其果早于西汉时已作药用。经典中药之吴茱萸是采收其嫩果,用盐水漂洗或以醋炒,干后人药。或有用蜜炙甘草炮制。晋、唐以下各家本草如《神农本草》、《新修本草》、《大观本草》、《证类本草》、《政和本草》以至《齐民要术》等均有载录。其药效与用治经李时珍保留并发挥了陶弘景《名医别录》中的叙述,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有详叙。

(摘自《中国植物志》)

相关文章

  • 【吴茱萸】芸香科,吴茱萸属

    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ieu) T. G. Hartley。 小乔木或灌...

  • 每天学一味中药,吴茱萸!

    每天学一味中药,吴茱萸! 1药用部位 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 2别名 吴萸、左力、曲药子、气辣子、漆辣子、...

  • 三桠苦

    别名:三叉虎、三枝枪、跌打王 科属形态:芸香科吴茱萸属三桠苦。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茎、枝、叶均无毛。叶为指状...

  • 郭生白中药方论之7(功能障碍性胃病方论)

    目录 一、旋覆代赭汤 二、吴茱萸汤 ①吴茱萸汤症病因在胃 ②吴茱萸汤症的头疼 ③高血压的头疼 ④吴茱萸汤证的头眩 ...

  •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与吴茱萸 吴茱萸汤证特点: Ø 「吃了饭才吐」 Ø 作用于中焦、下焦 Ø 少阴病,...

  • 十五,吴茱萸类方

    吴茱萸 吴茱萸之长:吴茱萸性热,治因胃中寒冷而致头痛眉痛,其人不耐寒凉药,凡因服寒凉药而头痛眉痛者,皆可用吴茱萸。...

  • 随笔(三一五)

    学习《伤寒论》第309条 你了解中药“吴茱萸”吗?你知道它的性味归经吗? 吴茱萸性质属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注...

  • 买中药

    吴茱萸打粉

  • 吴茱萸

    《本草备要》 燥,去风寒湿,宣,下气开郁 辛苦大热,有小毒。入足太阴(脾)血分,少阴、厥阴(肾、肝)气分(其气燥,...

  • 吴茱萸

    偶得一方,吴茱萸15g捣碎,用醋调和,然后用敷带贴于脚心“涌泉穴”。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等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茱萸】芸香科,吴茱萸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mm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