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我爱读书谈写作
[寻找最完美书评]  |《李有才板话》稀饭、烙饼和斗争

[寻找最完美书评]  |《李有才板话》稀饭、烙饼和斗争

作者: 陌上红裙 | 来源:发表于2019-11-10 22:05 被阅读0次
    [寻找最完美书评]  |《李有才板话》稀饭、烙饼和斗争

    谈写作专题【寻找最完美书评】

    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先生的代表作,发表于1943年。提起这部小说,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个词——山药蛋派(赵树理先生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会想起小说中的那段流传甚广的快板——“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快板说唱,是《李有才板话》的一个独特的写作手法,整篇小说一共穿插了十二个诙谐幽默的快板,把阎家山村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像一幅画卷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小说通过描述改选村政权和减租减息的跌宕过程,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深受广大贫苦农民喜爱的民间艺人李有才的光辉形象。

    阎家山有个李有才,外号叫“气不死”。这人现在五十多岁,没有地,给村里人放牛,夏秋两季捎带看守村里的庄稼。他只是一身一口,没有家眷。他常好说两句开心话,说是“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也不怕饿死小板凳。”村东头的老槐树底下有一孔土窑还有三亩地,是他爹给留下的,后来把地押给阎恒元,土窑就成了他的全部产业。

    开篇,没有噱头,没有过多的引渡和渲染,却又毫不突兀。对李有才的外貌和性格,赵树理先生虽然没着墨一字一句,却毫不费力地刻画出了一个“鲜活”的李有才。

    同样出身于贫苦家庭的农民作家,赵树理先生既有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又经受过“五四”新思想的洗礼,他在表现农民的愿望和心声的同时,更深入地表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李有才的出场,到两派之间的斗争,一步一步,由简单到复杂,有“吃烙饼”和“喝稀饭”这样的小事,也有村政权改选、丈地小组的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上纲上线的大事,每一件,都反映出地主阶级和贫苦农民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阎家山这地方有点古怪:村西头是砖楼房,中间是平房,东头的老槐树下是一排二三十孔土窑……西头住的都是姓阎的……只有东头特别,外来的开荒的占一半,日子过倒楣了的杂姓,也差不多占一半……

    在从描绘阎家山的房屋建筑开始,赵树理先生就巧妙地打下伏笔:顽固的地主阶级,住的是砖楼房,日子过得殷实富足。老槐树下的无地农民,住在低矮的土窑里。同一个村子,贫富悬殊,“耕者没有田,有田者不劳作”的不合理的生存状况,势必滋生着双方无法相容的未来。

    李有才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阎家山的过去,他了如指掌,对阎家山的未来,他没有失去信心。他的土窑,是老槐树下人们的集聚地。如果把老槐树下比作阎家山的广播站,李有才的土窑就是阎家山的新闻发源地,是村东头喝稀饭一派的指挥部,反过来,则是村西头吃烙饼那一帮的死对头。而正是有这样一位机智勇敢的带领者,才有了“稀饭”敢和“烙饼”斗争的胆量和策略。

    前进的道路总是崎岖不平的。负责领导阎家山工作的章工作员,虽然热心,却犯了严重的主观主义,脱离了群众,他没有发现李有才和老槐树下的“小字辈”人物,反而依靠恶霸地主阎恒元的势力,致使在村政权改选和丈地工作中,阎恒元幕后操纵,安插亲信,弄虚作假,表面上看起来公平公正,实际上,阎家山还是阎家的天下。

    被假象迷惑了双眼的章工作员,对阎家山的工作很满意,上报到县里,阎家山获得了“模范村”的光荣招牌。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有一定阅历和斗争经验的李有才的眼睛。他沉着冷静,在己方力量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运用快板书的说唱形式,揭露阎恒元一派阴险奸诈的丑恶嘴脸。他的快板,在老槐树下迅速传播,成了阎家山小字辈们和阎恒元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极大地鼓舞了老槐树下的人们。他们开始觉醒,开始反抗,阎家山的顽固势力摇摇欲坠,阎家山的黎明很快就要到来。

    黎明前的村庄却是格外的黑暗。为了破坏老槐树下的斗争力量,狡猾的阎恒元赶走了李有才,并拉拢腐蚀已当上武委会主任的小元。一时间,村东头“喝稀饭”一帮人失去了主心骨,阎恒元的势力又开始死灰复燃,阎家山的斗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寻找最完美书评]  |《李有才板话》稀饭、烙饼和斗争

    在局势万分紧张的情况下,县农会主席老杨同志来阎家山检查秋收工作。和之前的章工作员截然不同的是,老杨同志深入群众,和贫苦农民同甘共苦,打成一片。通过观察和了解,老杨同志发现了“模范村”存在着很多问题,他派人把李有才请回阎家山,组织老槐树下的小字辈们成立了农救会,一场“稀饭”和“烙饼”之间的斗争,正式拉开了战幕,老槐树下的人们必将迎来胜利的那一天!

    如今,再次读《李有才板话》,依然觉得倍受鼓舞。阎家山、老槐树、李有才,小福、小顺,老杨同志等、还有那村东头的“稀饭”和村西头的“烙饼”,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惩恶扬善是我们每一个写文者的崇高追求,伸张正义的文字永不过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最完美书评]  |《李有才板话》稀饭、烙饼和斗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qz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