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随便聊之“无心云相逐”》

散文 《随便聊之“无心云相逐”》

作者: 青衣茶馆001 | 来源:发表于2021-02-10 16:06 被阅读0次

    “无心云相逐”是柳宗元的《渔翁》诗的最后一句,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作于被贬永州司马期间,以写渔翁写景,寄托了超脱的心绪。然而,寄托毕竟不是实行,只停留在心绪的超脱本身就是幻灭。古人大都以诗词抒发郁闷和怀才不遇的尴尬处境,而真正的超脱无外乎真正看破放下,以出世心来看人生的浮沉,这一点苏东坡做到了。

                                 1、

    李叔同也做到了,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他多才多艺,经历过人生的磨难,享受过人生的富贵,看破红尘后,抛妻舍子,立地成佛,活的超凡脱俗。出家后,弘一法师精进不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被誉为戒律最佳。他的格言警句也广为流传于世: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以情恕人,以理律已。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在我看来,像李叔同那样的人,“在世间受过试炼,看清自己,活出纯粹,才是真超脱。”

    柏林禅寺主持净慧长老,自幼出家,刻苦钻研佛教经典,毅然站在弘扬佛法的前沿,担当起重建柏林禅寺的重任,长老大力倡导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为了广泛地宣传这一理念,从1993年起,柏林禅寺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生活禅夏令营”活动。参加者有数万之众,他以身作则的不懈宣讲,启迪后辈晚生过有觉悟的人生奉献的人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才是真快乐。

    弘一法师与净慧长老,都是高僧大德,是人生的导师,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以佛法经典作为为人处事的宝典,以出世不离世间觉,在家修行不离出世法,来参悟佛法地人生哲学真谛,指导人生如何在世为人,为人造福德来启迪智慧,排除影响人生心理健康的烦恼困惑,以至于挽回迷失的心性,忏悔自己的无知与傲慢等等。

    净慧长老与外宾

                                     2、

    我很喜欢禅宗的一个公案:

    五祖法演禅师门下有三个杰出的弟子,佛果、佛鉴、佛眼,一天,法演带三个弟子在山下凉亭夜话,回寺的时候,灯突然灭了。黑暗中法演让三个弟子每人说一句话表明自己的心境。

    佛鉴说,彩凤丹宵。佛眼说,铁蛇横古路。佛果说,看脚下!

    法演当即给佛果说,将来传扬我的宗风只有你。

    这个公案直接了当;一个人在无灯的黑夜走路,不必思维,只要看脚下就好。这说明,“禅的根本精神是从站立的地方安身立命,没有比脚下更重要的地方了。”

                                  3、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可以说就是禅的生活化素描。

    小孩叫明海,十三岁出家,还叫明海,学名变成了法名。他出家的寺院叫荸荠庵,“这个庵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在庵里的六个出家人活脱是在生活中的模样,连小明海也与邻居小英子玩耍着孩童般的游戏,他们一起栽秧、割稻子、打场,剪花样子等等,并渐渐产生了爱情。小说中大量生活场景描写的生动传神,宛如世外桃源;把庵寺与村庄、出家与在家,融合成一副田园山水,形象地诠释了出家的目的其实就是做人做事,过正经的生活。所以,小说中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有的是舒缓的节凑,温馨的情趣。两个小孩子之间真挚的爱,胜过了《受戒》“那一纸和尚的合格文凭呀。”

     

    苏轼邀明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 《随便聊之“无心云相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rk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