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的娘家在北京的郊区房山,因为嫁给了我父亲才来到了北京。父亲的家庭是个大家庭,爷爷奶奶还有兄弟姐妹七人,正好是五男二女,在人们的眼里这是个吉祥的数字。
老家庭礼节多,奶奶本人是满族人,自小是在封建礼教的家庭长大,规矩特别多。后来又以这些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们,包括嫁进来的儿媳妇们,我妈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员。
我的母亲性格比较软弱,受了气也只是自己忍着,不会跟人反驳还嘴。做饭永远是做在头里吃在最后,包括小孩们也能先上桌,最后一个上桌吃饭的永远是她。
我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每个人间隔三岁。自从有了我以后就把工作辞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全职妈妈。一边带孩子还得给全家做饭,别人看着也不伸把手,孩子哭了怎么办,一只手把孩子夹在胳肢窝里,一只手干活做饭是常事。
有一次弟弟得了病,母亲背着他拉着我妹妹,我在旁边跟着,一起去医院给弟弟看病,好在医院不算太远,离家也就两公里左右,娘四个全凭两条腿走着。看完病回来天都黑了,回来还得弄几个人的饭。别人吃完自己的,也没给我们一家人留一口。
父亲就是个甩手掌柜的,家务事从来都不做,就是那种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人。母亲负责全家的一日三餐,还要负责洗洗涮涮,常常累的腰直不起来,稍微休息一会儿还得接着干。在外人眼里母亲是位贤慧的女人,在婆婆眼里是应该应份的。
那个年代北京的冬天特别冷,早晨起来穿衣服时,母亲都要把衣服在火上烤一下,再给孩子们穿。每次我放学回来,一进屋门母亲就会让我把手放进她衣服里捂捂,疼爱孩子的举动,就是自己做了父亲以后也学不来。
我们大了以后各自成立了小家庭,母亲还是那样勤劳,家里仿佛有干不完的活,桌子一天擦好几遍,也养了好些花,没事就侍弄它们。父亲老了脾气也改了,闲时也帮着母亲干些家务活,也知道体贴人了。
如今两位老人己离我而去了,总感觉他们活着的时候,我们尽的孝道不够。如果时间能够倒转,我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他们,多带他们出去玩玩,多给他们做好吃的。要尽孝就趁他们活着的时候,死后你给他们办多隆重的葬礼,他们也看不到。
值此母亲节之际,此文献给所有的母亲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