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要学习?
在我们不懂婚姻时就走进了家庭,性格不合要不要离婚,七年之痒怎么办,出轨怎么办,精神出轨或者肉体出轨,自己能不能接受等等。
在我们不懂健康时就拥有了生命,如何好好吃饭,怎么睡的更好,怎么规律的运动等等。
在我们不懂教育时就拥有了孩子,在我们不懂为人处世时就踏入了社会,在我们不懂经营事业时就开启了创业之路......
所以,我们要一直学习。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使得我们从低级的生物进化为高级生物。
在生命1.0阶段,我们只能慢慢靠进化,具备一点烧火交流的能力。
在生命2.0阶段,我们不再靠被动的进化,而是靠学习,学会了重新设计自己的软件,学会了各种技能。
在未来的生命3.0阶段,我们除了设计自己的软件,还将重新设计自己的硬件,哪里坏了就换个新的皮囊,也就是古人眼里和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

二 重复性劳动的被替代
1 农民的一天
10年前,中国南方农民的农忙季节,是这样的。
起早贪黑地去插秧、打药、拔摆子、割稻子、捆稻子、压稻子......。
10年后的今天,中国南方农民的一天又是什么样的。
打药,收割稻子全部机械化,自己只需要偶尔去田里转转。
这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用10年学会的插秧割稻子技能,瞬间被技术碾压。
2 Keep的火爆
以前我们想健身,苦于没有同伴,没有人指导,会去付费上私教课。
但现在,我每次去健身房,发现很多小伙伴,对着Keep去跑步去练习腹肌撕裂。
大量只是传授健身知识的健身教练,开始攻击Keep,说它让他们没钱挣没饭吃。
3 学生时代的课程表
我们在离开大学前的学生时代,爸妈和老师们共同制定的课程表,帮我们定好了要学什么。
但是,毕业后,我们开始懵逼,不知道究竟应该或想要学习什么。
学什么,能在未来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学什么,能让自己未来更开心和幸福,我们不得而知。
三 古人的学习策略
他们选择学什么,在我看来,有三大门派:不差钱的兴趣派、为了钱的功利派、为人类的使命派。

1 不差钱的兴趣派
交流电之父特斯拉,如果你不知道他,你肯定认识他一辈子的死对头爱迪生。
他出身在神父世家,老爸是神父,外公是神父,但是他不想学习神学,然后顺理成章成为一名神父,他沉迷于机械物理,家人不同意他学这个,不过17岁时生的一场大病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大病之际,所有人都认为他要挂掉,这时候他和家人约定,如果好起来就同意他学机械物理。
亚里士多德搞哲学,因为他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家境富裕,哥白尼搞天文学研究,因为他舅舅是红衣主教,舅舅在天主教给了他一个终身职业:僧正,类似于佛教的佛,他一辈子不用为钱的事情担心。

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我们初中化学里的各种化学元素就是他提出的;他的父亲是律师,在父亲的要求下,大学里学的是法学,但母亲死后,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他不必为了钱而从事和律师相关的职业,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自然科学,开始时是地质学、植物学、天文学,后来彻底转向化学。
2 往钱看的功利派

《龙珠》作者鸟山明,靠漫画,28岁就缴40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
鸟山明出生在日本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设计公司上班,他发现自己的薪水,还比不上公司打杂的女孩子。
有一次坐电车,无意间捡到了一个漫画家的手稿,上面写着稿酬1万日元,他愤怒了,自己也能画啊,然后一路飙升,画漫画学漫画。
再给你讲一个,历史里无数数学家,前仆后继为了钱,去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故事。
费马是一个公务员,业余时间没啥破事,就喜欢思考和提问。
有一天他看到勾股定理, x^2 + y^2 = z^2。
他就想,当n>2的时候, x^n + y^n = z^n ,是不是还有整数解?
不要觉得只是简单改了个数字,但是这个问题成为数学史上最难的问题,一直没人解决。
有一天,一个德国富二代失恋,想去自杀,但是你知道德国人严谨啊,他给自己定了自杀时间,而且在死前把所有该做的事情做好。
但他全部准备好后,发现离自杀时间还有一点时间,于是他跑到图书馆去翻书看,来打发死亡前的空虚寂寞冷。
这一翻不要紧,让他翻到了费马的这个问题,然后他就在图书馆使劲去算,到底有没有整数解,很快天亮了,他还没有解答出来。
但这时候他不想死了,然后他觉得,是费马大定理救了他的命。
于是他设立了一笔巨额奖金,奖励给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
要知道,拿到这笔奖金,一辈子吃喝不愁啊,于是无数先烈,偶不,数学家前仆后继地去证明,但没人能证明出来。
直到费马提出来的280年后才有一个人,解决了这个难题。
3 为人类的使命派

当然,历史上,包括现在这个时代,也有人学一个东西,不为个人的兴趣,也不为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人类的幸福而学习和努力。
国内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国外有口气更大的人,这人在17岁的时候,父亲问他将来的专业和职业怎么选啊。
他说,我要为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学习和努力。
即使他日后穷的揭不开锅,没有稿费,家里有3个孩子5个大人需要养活,即使被无数的资本主义分子追杀迫害,他依然不改自己的初心。
他就是卡尔 ·马克思。
四 新的时代趋势

但是,如今我们的时代,有一些东西,和以前截然不同。
1 事实性知识触手可及
以前,我们为了在小姐姐面前装X,显得自己特有才华,会去刻意记一些花的名字,现在,我们发现,用智能手机的AI相机功能,拍照完,它自己自动识别出,这朵花的名字、特征等事实性知识。
以前,我们为了去某个地方,需要在脑子里去记,它在哪里,但现在我们打开地图APP,不用动脑子,它会给我们带到的目的地。
在学校里,作为老师的你,如果还像10年前那样,教学生死记硬背,你不担心被学生丢鞋子嘛,因为这些都可以百度或谷歌一下。
作为老师,应该不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个教练,所要做的是用游戏或项目的玩法,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相互合作,在玩中把东西给学了。
正是因为此,同样的一门课,很多学生不上学校老师的课,去网上买网红老师的课,因为后者的课,在玩中就把东西给学了。
2 百岁社会
在《100岁人生战略》这本书里,随着医疗、教育、经济的发展,不出意外不得癌症的话,我们这代人完全可以活到100岁。
20年前,我所在的村,老人的平均寿命是70岁;10年前,平均寿命是75-80岁;现如今,到处是85岁还健在的老年人。
寿命从70岁,增加100岁,有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对健康会越来关注。
当你我只能活到70岁的时候,60岁得一个什么病,得过且过,反正要挂了,但是如果你想自己本来可以活到100岁,那求生的意愿就不是强大一点点了,对健康越来看重。
寿命越长,人越怕死,越关注健康和个人成长。
3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出现,在不断地颠覆各种行业。
自动售票机的出现,公共交通、超市的的售票员,全部下岗。
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驾照就不需要学了,一大批司机也会因此而下岗,但是会聊天的司机不会下岗,因为孤独的人一直都有。
未来重复性劳动、结构化劳动会越来越被机器人和技术所替代。
创意性劳动、手艺性劳动会越来越受欢迎。
五 我们究竟要学什么

成为什么人,比学什么知识更重要。
缺乏问题或目标的学习,只是给自己本就存储有限的大脑塞东西,塞的越多丢的越多。
1 不同人生阶段的学习内容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的需求的研究不会落伍。
我们依然会从生理需要慢慢过渡到最高层的自我实现。
所以古人三大派的做法,我们依然可以借鉴。
在我们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生存阶段,当一个往钱看的功利派,财务自由阶段(被动收入满足日常所需),多去体验新奇,发展出自己的兴趣,跟着兴趣走,财富自由阶段(对钱没感觉),像马云、比尔盖茨那样为人类谋福利。
2 越能跨界使用的知识越值得学
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临界知识,它在所有的知识里最值钱,因为能跨界使用,一次学习,多处获得回报。
这就像,我经常鼓吹学员,一定要去写作和出书,因为写作和出书的本质,都是一份时间,可以卖给无数个人,而比如咨询,一份时间只能卖出一次。
那么哪些知识是能跨界使用的临界知识?
写作、演讲、设计、幽默、声音、颜值等能力,都是临界知识。
3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当我们只能活到70岁80岁的时候,我们的学习是,在学校学20年,然后工作40年。
但进入百岁社会的我们,我们的学习是循环式的,学习-工作-调整-学习-工作-调整......。
所以,未来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所谓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同一个课堂学同一个东西。
六 参考书目
《全新思维》《科学简史》《生命3.0》《知识大迁移》《100岁人生战略》《历史的温度》《费马大定理》《未来的学校》《好好学习》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