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书是身兼“二美”(美食家和美文家)之名汪曾祺的美食散文集《五味》。这本散文集几乎把全中国的食物都描绘了一遍,无论是街头小吃,还是风味美食,从食物的来源到制作,再到各种吃法,全部信手拈来,如话家常般和你娓娓道来。同时呢,美食背后又时隐时现着作者汪曾祺度过的那段旧时岁月,其中还有“一种从容在里头”。很多人都说,读他的《五味》,读着读着,原本浮躁的心就跟着静了下来。那么今天先粗略的来了解一下这段美食之旅。
食物中的“五味”——酸甜苦辣咸,不仅仅存在于美食中,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似乎无处不在,我们似乎也无从选择。不管喜不喜欢,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认真品味每一味。
“吃”背后的记忆
在书里,汪曾祺先生不止一次提到了“昆明”和“西南联大”这两个记忆力的关键词。昆明这座城市,对他而言已俨然成为了第二故乡。毕业后,他经常会追忆自己那段青葱岁月,于是在他的笔下就出现了众多的昆明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种种美好记忆。“吃”是一个容易触发我们没事记忆的触发点,一股熟悉的香气或画面,往往会勾起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吃”背后的情感
美食的背后,不仅有着刻骨铭心的美好记忆,往往还有着人们心中真挚深沉的情感。谈及美食,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故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里面满满盛放着是我们对家乡、对亲人的真挚情感。人活在当下,吃的时候可能不觉得哪儿好,但在回忆中,吃的食物、吃的环境、与吃相关的人,都是你美好的情感体验。
关于吃的历史文化
想要做一个普通吃货很简单,但是要做一个骨灰级的王牌吃货,那就不得不下功夫去对“吃”进行一番考证,这就需要强大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汪曾祺在吃上可以说是非常有研究的,从古文中的诗词歌赋,到其实践考证,不亏是骨灰级的王牌吃货。
吃的文学创作
在汪老看来,无论是文艺工作,还是文学创作,都需要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什么都不愿意尝试,会损失很多宝贵的经历。如若不亲身尝试和体验,即便再华美的词章也无法写出真情实感。其实,不管是以食思乡、谈情、会友,还是探索,只要能从中有所收获和感悟,这才是最重要的。
吃”背后的思考
汪老对于吃的态度——“从容”。即便有客从远方来,要临时准备酒菜,也要维持从容态度。作者对于酒菜有三大要求:有新意,能省钱,还要省事。对于“吃”这方面,他始终认为,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来的,有郁闷的时间,还不如用来琢磨吃的呢!这个爱吃爱写爱画画的老顽童,即使因为身体缘故陷于困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欢欢喜喜地面对着眼前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