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教师美
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对美丽的讨论与追求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那就让我们一起伴着教师的寻美脚步,迎着春风感受教育的美丽与芬芳吧!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小学教师自身形象的塑造、礼仪的修养不单单影响着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关,它标志着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状况,同样也蕴含着诸如引导学生审美,追求美好职业生活,实现师生优质自我等多重潜在的深刻意义。
教育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教师的施教活动就是一个影响人、感化人、塑造人的积极过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卓越教育理念,为我们勾勒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结构,生活充满着教育,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生活。
生活即教育
我们对于儿童的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就是教会孩子们生活的本领和对生活的情感。教师通过自己的形象树立、气质陶冶、礼仪塑造为同学们展现了一个优秀成年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姿态,这种姿态正是“生活与教育”完美结合的和谐体现。
教师是个“美丽的”角色
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礼仪也是实现教师优质专业自我外在表现的重要途径。
教师对于自身的关注是激励自己、悦纳自己的过程。从生命教育的理念来看,教师的自我实现应该突破原有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凄凉结局,既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笑看桃李满天下的职业收获,也应该活出自己的人生色彩,教师的一生应该是绚烂的、多彩的、跳跃的、灵动的。
教师借助教书育人这一特殊的事业来实现无愧于自我的美丽人生。成为优质自我的教师,其本身的生命样态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受优质教师生命样态的魅力,从而促进儿童自己的生命成长。
约翰·洛克(John Locke)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教师带领学生“审美”
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教师的形象仪表、行为举止会对学生社会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W.Mills)提出了“重要他人”的概念,“重要他人”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任何一个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影响,如家长、同伴、教师、历史上的英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偶像等。
由于重要他人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远大于非重要他人,因此,学生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重要他人的类型与特征。
就学生三重社会中的具体人物(家长、教师、同伴)而言,小学生正处于社会化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这一重要角色会陪伴小学生成长的大部分时间,所以,教师的形象仪表、行为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包括生活态度、个人关爱、相互关怀、职业选择等等。
小学阶段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认识自己的重要阶段,他们会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张开双手去观察、聆听、触摸外部的世界。各种感官积极地获取外部信息,并通过模仿的途径,选择、加工、贮存,内化为个人内部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而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的实现是伴随着儿童身体认识与表现存在和发生的。儿童的卫生习惯、穿衣打扮、外在气质、言谈举止、内心修养除了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外在的具体教育形式以外,还应该通过观察和感受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从表面上看,儿童似乎只是关注于老师的外在形象、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实际上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美、审视美、习得美的美育过程。我们在这里不是一味地强调和夸大教师的个人身体条件、外在着装打扮,而是想通过教师对于自身形象的关注,更好地将其内在的优秀品质和修养外显出来,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