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金庸大侠与世长辞。记得那天听闻先生离去,我与无数金庸迷一样,怀着深深的悲痛与不舍。
想来人生中阅读的第一本课外书,就是传统武侠《三侠剑》。这本书前几页有插画,每个人物都手持兵器,摆出不同造型。当时一下子被这种画面吸引。顺势翻下去,书本内容更是有趣,便就读了下去,谁知这一读对武侠就痴迷上了。
武侠故事情节十分吸引我,那个时候电视剧最受欢迎的,便是武打片。小朋友们聚一块看,一块谈论剧情,一块学着影视剧中“武功密笈”练起武来。谁都希望自己练成天下无敌的武林高手,这样就荣耀无比了。再长大些后,我渐渐地接触到许多武侠书,其中尤以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卧龙生、诸葛青云等名家的小说精彩引人入胜。
金庸武侠大开大合,如他的神功绝技一样,看过后,我就被深深迷住。其中内容以家国情怀为主,主角奔波为的是天下苍生。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最好的诠释,便是金庸小说的故事内容。
谈及故事情节,有个最令我感动。记得那时才读六年级,离家远些的村民家天天放一部武打片。主人公萧峰为了阻止大辽皇帝入侵宋朝,猛地抽出一枝箭来直扎入心窝,他在箭端注入内力,一扎之下正中心口抢救已是来不及了。这一情节当时看得我热泪盈眶,每每想到这,总是泪水不自觉哗哗流下。我既感动于英雄的无私无畏,心怀天下之意,又钦佩他胆识过人,武艺高强。
像这样的情节,还有不少。如杨过为给郭襄庆生,送上的几件礼物。其中之一,便是火烧了蒙古大军的粮草,让蒙军不战自乱,不得不退兵而去。郭靖黄蓉夫妇坚守襄阳城,本身也是感动天地之事。武林中人不图名求利,也不隐居山林避乱,而是挺身而出为国战守。这样的精神,很值得学习。
其实,金庸武侠,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里,都蕴含着十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江湖中人,讲究义气也重信守诺,可以为了兄弟朋友抛头颅洒热血。也可以为了国家天下捐躯献身在所不惜。故事中令人为之泪目的,往往是它所内含的侠义精神。士为知己者死,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感人故事讲述了这句话的意义,同样的在武侠中也有。除了家国,武林中人也有江湖。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它其实就是人的社会,武林中人的社会罢。江湖中遵守的道义法则,有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潜规则。然而,正是因为有正义存在,那些弱者的利益,才得以保全。江湖中有这么一些人,专为弱者伸张正义,为被欺压者替天行道,为不平者拔刀相助。他们的故事,组成了精彩纷呈,又包含众多恩怨情仇的复杂武林。在是非黑白之间,众生浮沉起落,为利益名禄而相争,演绎许多荡气回肠的江湖故事。
金庸书中的江湖,一样的导人向善。正派人士不一定都是真君子,他们往往是道貌岸然不假辞色之伪君子,看过他们的事迹,你会恶心百倍,如岳不群之流。而邪派人士也非全是妖魔鬼怪,他们也有一心向往阳光与自由的理想,如向问天,任盈盈等人。邪派之所为,如是正义之事,那也就不称之为邪派,而也应该宽心接纳之。令狐冲正是这样吧,他不如师傅岳不群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正邪不两立之话,实则干尽龌龊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