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抄书打卡的第一天。
按照昨天的计划,抄的第一本书是《孙子兵法》。第一天抄,从曹操作的序开始。
以下是我抄的内容:
原文正文翻译
我曹某人听说,上古时期就有了弓箭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论语》里也有“足兵”的说法,《尚书》也说军队是八大政务之一,《诗经》里说“大王很生气,于是整顿他的军队”,上古的黄帝、商汤王、周武王都是用军事行动来主持天下的正义。《司马法》里说“如果一个人原本就杀了人,那么杀他就是正当的。”过分依赖武力就会灭亡,反过来过分依赖文治也是一样的后果。吴王夫差、徐国的偃王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圣明的人都是急需之时才动用军队,那是不得已的手段。
我看过很多有关军事、战争策略类的书籍,数孙武写的兵法最为深刻。孙子是齐国人,单名一个武字,为吴王阖闾写了这套十三篇的兵法,并用吴王后宫的女人做了尝试,最终取得了吴王信任,被吴王任命为军队统帅。孙武带领吴军一直向西进攻,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郢城,后来又陈兵北方,让齐国和晋国也屈服了。一百多年后有个叫孙膑的人,是孙武的后代。
这篇著作写的很严谨,很注重举例说明,为吴王做的军事谋划非常明确而深刻,这都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当今时代还没有人能够对这篇兵法做出透彻的阐释,加之文章内容写的比较零碎,流行在市面上的已经丢失了作品要阐述的主旨。所以我写了这篇序,简单为其做个说明。
金句摘录
1.上古有弧矢之利。
2.《易》曰:“师贞丈人吉”。
3.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一点感想
整篇序抄写完了,最大的感想是,上回写这么多字,少说也是5年前了。手上已经缺少了握笔的力气,写起字来甚至有些发颤,颇有些像李云龙学写字了。
没办法,握笔不习惯呀通篇的钢笔字,上回写钢笔字还是上小学,初中换成了圆珠笔,高中换成了中性签字笔。所以,一份沧海桑田的沧桑感确实是满满的。
为了抄书现买的英雄钢笔,只为两条,一个是为了仪式感,另一个原因是只有钢笔才能写出铿锵有力的字,才能通过写字达到修养气性的效果。
不管写的好歹吧,曹孟德的序算是正式把我带入了孙子的世界里。明天开始,洋洋洒洒的一十三篇《孙子兵法》就要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