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17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17

作者: 蓝天白云XM | 来源:发表于2023-03-14 11:16 被阅读0次

    开“题意见会”

    孩子身上有什么问题,家长当然需要让孩子知道,要帮他完善。但如果直接说,孩子多半不愿意接受,甚至会不高兴。

    这很正常,大多数成年人不也是这样嘛,别人在指出我们缺点的时候如果不顾说话方式,我们也会下意识地反驳。同时,在和孩子相处中,父母自己有什么不妥,自己很难发现,这就容易导致家长不知不觉地陷入一错再错的境地。

    在我女儿圆圆小时候,大约从她三四岁开始,我家每周开一次“提意见会”,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且还有额外的收获。

    但有的问题没这么简单,做示范用处不大,孩子意识不到其中的规则,就需要明确指出来。比如东西最好不要随意乱放,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等。

    我最初是直接告知的,发现她有抵触或不以为然,就考虑要改变一下方式,让她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有一天,我问圆圆:如果你脸上不小心蹭了一块黑,别人都能看到,但你自己不知道,那么你希望别人告诉你,赶快把它擦掉,还是不希望别人告诉你?圆圆说希望告诉。我说对,然后又问她:可是,如果有的人不愿意这样,别人告诉他,他却不高兴,不承认自己脸上有黑,也不擦干净,这样好不好?圆圆说不好。

    我亲亲她的小脸蛋,宝宝说得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就像脸上有块黑一样,自己不知道,别人能看见。如果有人能给我们提意见,告诉我们哪里做得不好,需要改正,这就像给了我们一面镜子一样,能让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你说,提意见是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圆圆说是,显然,她一下就理解了“提意见”的意义,目光清澈,神情平和。于是我和她商量,以后我们一家三口要互相提意见,并且建议每到周末,全家人开一次“提意见会”,互相说说各自有什么需要改正的缺点,这样我们每个人的缺点就越来越少了。我俩商量好后,又去问了爸爸,爸爸也觉得是个好主意,特别赞赏,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从此,“提意见会”成为我家的例会。我们开始时先给爸爸提,再给妈妈提,最后给圆圆提。到后来就采用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先提。还特意准备了一个本子,把互相提的意见记录下来。到下次开会时,看看小本子,总结一下各自的改正情况。

    我们观察到给圆圆提一个什么意见后,她偶尔会不安,我们就会告诉她,爸爸小时候也这样,或这方面妈妈小时候也做得不好,再讲讲我们当初是如何克服的,举个例子或讲个故事。这样既安慰了她,又给她指出了改善的方向。

    儿童尚处于心理无序期,对很多事没有把握,其实心底经常会不自信。所以在指出孩子的不足时,最好把自己和孩子置于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上,友好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心理放松。要忌讳居高临下的批评,也不能简单地要求孩子听话、乖。

    “听话”和“乖”是我们传统的育儿审美心理,在一个小环境中,某些教师或家长很容易自封为权威,在儿童面前忽略自我约束的意识是最需要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只是,由于习俗使然,很多人意识不到批评一个孩子“不听话”或“不乖”时,成人已变得多么不讲理。

    观察我们周围的情况可以发现,不少妈妈只爱婴儿期的孩子。孩子在两三岁前,几乎是完全的被动体,父母被孩子的可爱感染,柔情似水,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充分享受着做父母的快乐。可一旦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主意识萌发后,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处处触犯家长的期望和规则,变得不听话了,不可爱了,于是家长眼睛里开始流露出厌烦的神色。不少家长在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越大越不好带,越来越不听话”。

    依孩子的天性,他们其实都想变得完善,想表现得更好。孩子会本能地讨好父母。但如果在沟通中体会的是压力和不尊重,孩子逆反情绪就会被激活,以更加“不听话”来守卫自由意志和尊严。

    也有一些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放弃个性,内心不产生任何主见,变成一个天真可爱的提线木偶。不管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情绪淤积,无法建立良好的内在秩序感,思维紊乱,甚至行为怪异。

    培养一个只会“听话”的孩子是可悲的,可是,不去矫治孩子身上的一些坏毛病,或矫治不得法,也是问题。那么教育是否可以找到有效的路径呢?回答基本是肯定的。

    在我们和女儿的相处中,不是没有困惑,而是有了困惑后,努力去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绝不以牺牲孩子的自尊或面子去简化自己作为家长的劳动。

    我发现,无论给圆圆提什么建议,只要拿到“会上”说,她一般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一是她已有心理准备,二是父母也拿出了接受意见的诚意,为孩子做了榜样。

    并不是说她的什么毛病,只要我们一提出来,就能马上改善。但我们不会因此抓小瓣子,她的什么毛病,提一次没用就提两次,两次还没用,就换个说法,从正面说说她越做越好的部分,让孩子知道自己在改善着。实在不行,就接纳,把问题交给时间。我的孩子不必完美,如果有的问题时间也不能解决,那我们就珍爱她的这个缺点吧。

    所以,“提意见会”的价值不在于改造孩子,在于让孩子郑重其事地获得表达权,并且感受到交流方式的重要性。圆圆从小到大和别人说话时,总是非常得体,既诚恳又有节制,总是让人感到舒服,“提意见会”应该也功不可没。

    应该说,我和她爸爸从“提意见会”中的收获更大,我们非常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从孩子的视角反思自己。发现自己作为家长的不足之处。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犯再犯的某种毛病,“提意见会”的力量不可能大到让我们变得完美。但我们从提意见会上知道自己在别人的眼里原来也是有毛病的,自己的一些做法原来别人也不认可,之后就变得对别人更加宽容。

    每一次的提意见会,其实也是一个亲子共处的美好时光,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水果或点心,说着话,其乐融融,有时严肃有时开玩笑,有表达的畅快,也有收获的愉悦,所以圆圆每周都挺向往开“提意见会”。偶尔我和她爸爸忘了,她就会及时提醒我们该开提意见会了!

    “提意见会”甚至让我和先生之间的感情也上更上了一个台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也年轻,各自身上都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夫妻相处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每次的提意见会中,我俩彼此也会很自然地把对方的想法提出来,这让我们多了一个了解对方的渠道,也达成了更多的谅解。

    这件事我们坚持的时间并不长,在我的记忆中只有一两年的时间,这一两年也并非每周都去做,只是在开始阶段每周都做,后来就越做越少,慢慢不了了之。

    到圆圆更大一些,偶尔谁想给谁提个建议,就会说应该再召开一次提意见会了,但这多半是开玩笑,并没有真的再专门找时间坐下来开会。

    圆圆小时候极少哭闹,总是非常快乐,我们从没觉得带孩子是一件令人烦躁的事。在任何事情上我们都不和孩子拧着来,也不用没有价值的妥协搞乱她的意识,当我们力求把事情做得美好可爱时,事情往往也就变得简单了。孩子的心境总是清亮的,她不需要用哭闹这样的武器来保卫自己,她的世界里没有威胁,所以她总能坦然的沟通和表达。

    开“提意见会”是我们和孩子相处的一个小小的侧面,也是我们整个亲子关系的反映。但孩子长大了,就成为我们记忆中美好的回忆。

    让孩子成长得更安全些

    一个孩子,从小长到大,安全是头号大事。如何保障儿童安全,就应该成为全社会,尤其是家长和教师最要注意的一件事。

    前几年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北京初中女生,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个妇女向她打听一个什么事,她没听清楚这个女的问的是什么,但她内心肯定是想帮她的,就反问那妇女是什么问题。那妇女表现出焦急,说一下说不清楚,上车再说吧,不由分说就把这个女孩推进旁边停着的一辆面包车上。

    结果这个女孩子被人贩子卖到河北农村,当时她才十三四岁,直到六七年后,她已二十岁才侥幸逃出来回到家中。她的同学们都风华正茂,在上大学,而她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农村生了一个孩子,身心俱损。这件事可以说毁了这个女孩的一生,读来真是让人心痛不已。

    分析许多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绝大多数是由于轻信或疏忽所致。所以安全教育工作也应该从这两方面来做。

    首先是防轻信的教育。

    这方面最好的办法是多向孩子展示相关事件,丰富孩子的经验,即经常把相关案例讲给孩子。像上面提到的女孩子,如果她曾在其他地方听过类似的拐卖事例,可能就不会那样顺从地上车了。

    我在带女儿的过程中,只要看到任何安全方面的事件报道,都会讲给她听。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让自己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虽然我们一直致力于让孩子感受世界是美好的,周围的人是可爱的;但我们也不失时机地把生活的另一面适当呈现给孩子,让她知道世界上也有贪婪、谎言、暴行等阴暗面。

    小孩子是那样纯真,他们多半只从故事中知道有“坏蛋”这样一种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就可能活在自己身边。我知道,圆圆就像所有的小朋友一样,心地纯洁,生活中很难遇到一个“坏人”,所以他们可能会以为坏蛋就是像电视上那种,一眼能看出来,从而对所有遇到的人都怀有善意,没有提防心。

    在安全教育上,家长应该拿捏好度,既不要让孩子轻信,也不要让孩子觉得外面的世界多么可怕,更不能进行吓唬教育。否则,在为孩子提供一层保护时,有可能在他们心头栽下与世界不相融合的樊篱。

    比如有的幼儿园给孩子进行性教育,讲如何“防狼”,由于老师过度夸大防范性,使得孩子回家都不敢让妈妈亲吻,也不敢让爸爸抱。这样就物极必反了。

    不要让安全教育破坏儿童对世界的信任,成人在尽到保护责任的同时,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让他们能无忧无虑地信任别人、信任生活、信任世界的气氛。如果一个人总是感觉活在危机中,他的身体可能是安全的,但他的心会有很重的不安全感,这其实也是一种损失。

    在上海的一周,圆圆玩得非常高兴,走之前我们一起去火车站买车票,又遇到一件事,又上一课。

    ……圆圆被他搞懵了,不明白他为什么连谢谢也不说。我告诉圆圆,这是一个真正的骗子。然后和她一起回忆我们曾在报纸上看到过的各种骗术,有的和这个类似。骗子用一只钱包做诱饵,设一个圈套在里面,等你捡了钱包,他就会用已设计好的方法,要么骗你一笔钱,要么敲诈你一笔钱。我们总结,各种骗局尽管形式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利用人的贪欲。

    以前我给圆圆讲防骗都是纸上谈兵,通过这次见识,她是真正有些防骗经验了。我问她以后再遇到别人掉了东西怎么办,圆圆说那也不能不管,说不定有的人是真的掉丢了东西,还是要提醒他,但不能自己亲手去拿那个东西。我夸她说的对。

    我一直担心圆圆以前没见过真骗子,会把骗子脸谱化,真遇到了也没有防范意识。现在正好,这两人外表看起来都没问题。所以我问她,开始看到这两个人时,有没有觉得他们是骗子。她说没有。我对圆圆说,没有一个骗子或坏蛋是有标志的,他们和常人一样,甚至有时让人觉得他是好人,所以,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心里还是要对一些人和事有防范心理。

    上海之行的这两件事虽然都不是什么好事,但它于那几天参观游览的自然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展、金茂大厦、外滩等一样,都成为我们此次旅游值得记忆的内容,丰富了我们的旅行,我想它们对圆圆尤其重要。

    在儿童安全问题上,坏人固然是威胁,但“疏忽”却经常是比“坏人”更可怕的魔鬼。

    所以,所谓“安全教育”工作的核心,应该是成年人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即受教育的第一对象不应该是孩子,而应该是成年人。

    因为纵使我们教给孩子全部防性侵知识,当孩子孤立无依地面对一个色狼时,也是无济于事的,纵使孩子把防踩踏条例背得滚瓜烂熟,也无法在蜂拥倒下的人群中不受到伤害。只有成人把安全工作做到了,孩子才会真正安全。

    就拿近几年发生在校园里的踩踏事件来说,每个事件本来都可以避免,发生的诱因全部是成人责任心的淡泊或一时的疏忽。

    所有家庭或校园中的意外伤害都是某种漫不经心的后果。成年人不肯多想一步,孩子的危险就多一分。

    如果家长和老师,以及全社会的人在儿童安全教育上都不是止于倡导,而是俯下身切实地落实,以细密的心思努力为孩子提供一块美丽而安全的田野,孩子们才会获得无忧无虑地奔跑的尽情和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ah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