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分类:亲子教育
阅读时间:2021-3-25
简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既有国际视野,又具中国文化精髓,紧贴现实,呈现了优质教育的做法和魅力,首次把家庭教育著作提升到专业化水平。这是一本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是还有无处不在的爱心。

一、受启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给小板凳揉揉疼》这种思维方式教会我们在生活中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教会我们要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的自尊心,还暗含了对孩子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
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能力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的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软弱,在越来越多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
在孩子成年之前,教育任务是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自尊自爱的意识,养成善良、理解、豁达、勤劳的品质,使他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两方面都健康的人。
在孩子发展自己独立思想时,可能会出现偏激。哪怕是偏激,我们首也要首先用肯定的态度来看待,分析孩子的想法,然后客观引导他去形成一个正确认识,这就是教育的任务。另外,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就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家长在鼓励孩子发展个性的同时,要引导他理解和接纳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健康的批判精神应该是视野开阔的,是要有高度的,所以应该是具有宽容气度的。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任何单纯要分数的行为都是浅薄的,破坏性的。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性,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胜条件。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教育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要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对待他,而不是当作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不是穿了西服就能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妈妈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提意见会”的价值不在于改造孩子,在于让孩子郑重其事地获得表达权,并且感受到交流方式的重要性。
二、阅读感悟
作者在本书中引用哲学家弗洛姆的一段话: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后裔的土地“到处都流动着奶和蜜”的描述来比喻自爱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奶”象征着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哺育、关爱、呵护;而“蜜”则象征着母亲能够让孩子体验到生活的幸福,生活的甜蜜。母亲不仅要养活孩子。还应该让孩子热爱生活,让他感受到做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是多么的美好。大多数母亲能够给与孩子“奶”,而只有自爱的母亲才能够给与孩子“蜜”。自爱的母亲,她本身就是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命、积极向上、幸福快乐的母亲。读完这段话,作为一个新手妈妈,也在不断的反思和检讨自己,我给与孩子的“爱”与大多数父母相比少之又少,更谈不上给与孩子“蜜”。所以,在后期的育儿方面,我要做到的是不仅要给与孩子“奶”,而且还要给与孩子更多的“蜜”。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还有责任让他幸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孩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督促自己去反思、去学习、去完善。正如作者尹建莉在书中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要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首先要让自己成长。只有父母快速成长起来,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如何利用好手中的这把精美的刻刀,是当下每一个父母需要学习、反思的一个命题。
文/兰笛
时间/2021-3-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