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
学诗之前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里只说态度而不说心态是因为对于心的理解,众说不一,只好退而求其次。
“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学诗的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要随意——莫浪吟。
韩愈曾作七言绝句《赠贾岛》①:
孟郊死葬北邙山②,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①此诗最早见于晚唐韦庄所编《又玄集》卷中,宋代后始有人置疑非韩愈所作,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编人“疑伪诗”,但均无确据。
②北邙山:在今洛阳市北,东汉今后,皇家贵戚、名门望族身后多葬于此。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己亥贞曜先生孟氏卒……十月庚中,樊子合凡赠赙,而葬之洛阳东祖先墓左。”
诗中所说的孟郊和贾岛都是苦吟诗人,以苦吟著称,世称“郊寒岛瘦”。
苦吟诗人,原指中唐和晚唐诗坛中以徘徊吟哦的心境和殚精竭虑的态度进行创作,对每个字词进行仔细推敲锤炼的诗人。
相传贾岛曾作诗:“僧推月下门”,后觉不妥,想改为“敲”。但发现两个词各有千秋,在马上捉摸不定,不慎撞入了做大官同时也是诗人的韩愈的车队里,大失礼节。最后在韩愈的点拨下,确定改为“僧敲月下门”。他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典故,指的是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的经历。(今说?)
贾岛较为擅长五言律诗,意境多孤苦荒凉,司空图说贾岛:“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提到:“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评价他和同时代的诗人孟郊,遂成千古定评。
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
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学诗除了需要贾岛的推敲之外,还要再加上锤炼二字才好。
学诗不要随意,一旦随意养成习惯,就会成为一种病,到时候再改得不偿失。
学诗作诗要推敲锤炼,要多以苦吟为先,字字珠玑当需留意才好。但是又不能太僵化,武松的功夫自然了得,但有时也会打醉拳,反倒比平时更加出彩,这需要变通。
第一章 情志
情志——情感和志意,是人类心灵的全部内涵。
情志,是诗歌艺术系统的基本元素,也是诗歌的本质或曰“本体”。没有情志就没有诗歌,更没有诗歌的美。
情感、志意,各有侧重:情感偏于直觉,志意偏于理性;而情志的统一,却是诗本体的基本形态和我国古典诗学的主导观念。这种观念与西方古典诗学相通,却同西方现代语言论美学将诗歌和一切文学的本质都视为语言的主张大相径庭。
较之其他文学体裁和艺术类型,诗歌本体的情志有自己的特质。
补充:
一、古人说“诗言志”。
二、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
三、志意
引入“ 志意”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这里暂且注明。
意志——参考尼采学说?(志意不等同于意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