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竭尽全力的追求与命运漫不经心的指向总是南辕北辙。
现在不少年轻人越来越不爱学习老年人的那一套”知识”,因为很多人认为那是泪与累的根源。
小孩旅游其实锻炼不了什么能力,长不了什么见识,住宿、吃饭、去的景点,全部都是大人安排好的,住五星级酒店,去景点拍拍照片,稍一转就回酒店休息了,像一架相机去外地转了一圈,没啥意义。
其实绝大多数成人旅游也是这样。
我觉得去到一个城市旅游,应该先去比较大的菜市场转转,看看菜价,在周围吃吃饭,找当地人聊聊天,了解下当地的产业,再去博物馆逛逛,从各方面对这地方有一个立体的认识,才能算真正的旅游。
当然了,可能这要求太高了。
个人认为千禧年前后大众文化中普遍的价值观是“信”,比如相信未来(会更好),相信努力就会成功,相信爱情,相信财富,相信创业,等等等等。但是从近几年开始,比较走红的文艺作品,反映时代脉搏的,议题其实主要讨论的是,创作者和受众的“不信”。当下岗的职工不再相信桦钢,菜市场卖鱼的鱼贩不再相信公平或者大佬不再相信财富,只是有着常年侍奉权力的疲惫,一夜造富的奇迹罕见,年轻人也早已不再相信努力工作就会升职加薪,能保住饭碗不失业就不错了。好运在飞速逃离,一切价值都等待重新评估。我们身为人的高贵人格尊严,几代人叠加的信心,变成佛像上渐渐剥离的金粉,雨打风吹去,倏尔远逝。在甚至无法回避的私人生活中,我们连爱情都无法再相信。婚姻,育儿,恋爱,婚外情,都变成某些权衡利弊的选项。你有被人当成天平上的砝码左右称重犹豫不决吗?你有在午夜梦回时即使身边躺着一个熟悉的人也感到齿冷吗?你有看着一个认识了三十年的人的眼睛忽然从里面捕捉到对方的谎言和虚伪吗?你意识到我们活着的一切基本,都建立在某种契约某种相信上吗?我已经感受到我的生活摇摇欲坠时代支离破碎,身而为人我有的只是小动物的警觉和恐惧,拥有的只能是“亲密维持十秒,又随伴远飞”
智慧 和 聪明,是两码事,完全不是同一个层级,就像大海和湖泊之间的差异,看似都是水,实则深度与广度都无法比拟。
聪明,是智商,是与身俱来的。聪明意味着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脑子活络……
而智慧,更多的是后天修炼,是悟出了“道”。有智慧的人,可能并不聪明,可能反应不快,甚至可能略显笨拙,但ta掌握了底层逻辑,能够找准正确的大方向,然后没那么多花花肠子的专心致志的往前走,有耐力,抗击打,脚踏实地。
就像龟兔赛跑里的龟,是可以胜过聪明的兔子的。
很多人以为开上了汽车,跑到了大城市,就是阶层提高了。实际上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你还是原来的阶层。
什么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