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ASD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如缺乏社交性凝视、社交性微笑,存在亲子依恋性关系缺陷、共同注意缺陷,不会建立友谊,不能正常进行游戏,不会遵守社会规则等。
ASD患者存在言语及非言语交流障碍,如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言语理解能力障碍,言语形式与内容异常,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表达想法,也不能理解他人的姿势、面部表情等的含义。
ASD患者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如兴趣范围狭窄和不同寻常的依恋行为,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
除此之外,ASD患者还涉及感知、认知、情感、思维、生活自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阻碍发育期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PS:
最早发表学术文章对孤独症的表现进行详细描述是在1943年,作者是美国医生里奥·肯纳。
我国的第一篇关于孤独症的报告发表于1982年,作者是陶国泰教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