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两年,朋友圈的一位同行突然地就出家了,出乎意料。我对他不大了解,仅有的联系可能就是一两次工作上的接触,还是线上。他突然地像变了一个人,似乎放下了世俗中的一切,至于是各种因缘,我并不清楚。看开?顿悟?或许他真的与佛祖有缘。
有时候也会看到他发的一些信息,当然已经不是尘世中的那些日常琐碎、苦乐悲喜,而是一些佛法大道,我不甚了解,但想,可能他是真的了断尘缘了。
看到他活得自在、开怀,确实像是脱离了俗世的烦扰了。我能够理解那样一种心情,放下常人看重的东西,心怀崇敬,向着内心追寻的东西前进。
我也有想过是否会出家这个问题,但发现要有那样的决断,真的并不容易。李叔同39岁时剃度出家,后成弘一法师。但他是先历经红尘,后看透俗世,乃至抛妻弃子。就同大多数人而言,我也是没有什么世俗心的,对名利钱财都兴趣不大,对熙熙攘攘的世事也没多大关心,就这样的心境来说,不就是一个适合出家的人吗?
但我怎么都不会出家,倒有可能做一个隐士,隐于市或隐于林。当然,这也是难以预料的事,不过对于自己会过怎样一种人生,却是大致有一个预设的。在那种预设中,出家不在范围之内,入世去经历世事无常、甚至饱尝艰辛都有可能,所有的一切,也都是自由意志的驱使,是为理想和幸福要做的牺牲。
世俗之心并不被我待见,但同是世俗人,我也要世俗地活——我以旁观者的视角、以亲历者的姿态去体验世俗生活的一切,也许会发现一些什么,那是我能够创造价值的地方。
只要自己乐在其中又不违背道德和律法,过怎样一种生活都不该被嘲笑,这是所有为人的权利。那些心甘情愿地选择艰苦,只为同胞们更好地生活的人,更值得我们尊重与敬佩。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自私自利的人,我不会去做那个多的种类,即使不是独一无二,也要独二无三呢。毕竟像陶渊明、苏轼这样的人,早已有过。我越发了解他们,我越发喜爱他们,也越发感叹天才终究是天才,千百年来难得一遇。
能够享受世俗生活的人也是幸福的,我当然希望人们幸福,远离那些是非烦恼,甚至脱离一些低级的趣味。
我们许多人都会发现,要改变大的环境、改变他人的观念是困难的,那些雄赳赳气昂昂的梦想也在现实面前遭遇了滑铁卢,最终退守内心,安分守己,还是改变自己更容易些。
以世俗的方式生活没有什么高低贵贱,只要自己喜欢且愉悦,就是不错的一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