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非谛

作者: 心栖莲池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15:08 被阅读212次


《大乘入楞伽经》节录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一切法无生, 亦复无有灭,
  于彼诸缘中, 分别生灭相。
  非遮诸缘会, 如是灭复生,
  但止于凡愚, 妄情之所著。
  缘中法有无, 是悉无有生,
  习气迷转心, 从是三有现。
  本来无有生, 亦复无有灭,
  观一切有为, 譬如虚空华。
  离能取所取, 一切迷惑见,
  无能生所生, 亦复无因缘,
  但随世俗故, 而说有生灭。”

——卷二



        世俗、第一义, 第三无因生,
   妄计是世俗,    断则圣境界。

——卷三



      “所见有与无, 及以种种相,
  皆是诸愚夫, 颠倒所执著。
  智若离分别, 物有则相违,
  由心故无色, 是故无分别。
  诸根犹如幻, 境界悉如梦,
  能作及所作, 一切皆非有。
     世谛一切有, 第一义则无;
  诸法无性性, 说为第一义。
  于无自性中, 因诸言说故,
  而有物起者, 是名为俗谛。
  若无有言说, 所起物亦无,
  世谛中无有、 有言无事者。
  颠倒虚妄法, 而实不可得;
  若倒是有者, 则无无自性。
  以有无性故, 而彼颠倒法,
  一切诸所有, 是皆不可得。

——卷六



      “有非有悉非, 亦无刹那相,
  假实法亦无, 唯心不可得。
  有法是俗谛, 无性第一义;
  迷惑于无性, 是则为世俗。
  一切法皆空, 我为诸凡愚,
  随俗假施设, 而彼无真实。

——卷七



注:世俗谛就是世间凡夫基于共业而共许的五蕴境界,此“谛”是站在世间凡夫认为真实的角度而言,不是圣者证的真实,圣者证入的是唯心无境之了义中道实相。

佛法安立世俗谛这个名词,是为了导出凡夫无法思议的胜义谛。胜义谛也就是圣者殊胜智慧所证之真实境界,也就是绝对真理,即唯心无境,非凡夫可思议。但对凡夫说法,只能以世俗共许的五蕴境界,如语言文字等境界来安立佛法,否则无法说法度众生。这就是“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谛”的含义。这话并不是指佛认可世俗法的存在合理性。相反,有关世俗境界层面的一切相,都是需要去觉破的幻相;基于世俗法的有无、生灭、断常、来去、一异等等一切二边见的戏论都要远离。这也就是佛说二十二年般若经的核心法义。

以此佛知见指导观修,才能证入唯心无境的不思议中道实相。如果认可凡夫五蕴这一世俗境界存在的合理性,那么就不可能于中真正觉醒得解脱自在。


                  楞伽了义    直趣菩提

相关文章

  • 世俗非谛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一切法无生, 亦复无有灭,于彼诸缘中, 分别生灭相。非遮诸缘会, 如是灭复生,但止于凡愚...

  • 活的教导64:错误方向

    佛法里面叫二谛,二谛圆融啊。区分二谛,但是二谛还要圆融。这二谛是什么?二谛是胜义谛和世俗谛。 二谛,胜义谛叫真谛,...

  • 世俗谛与究竟谛

  • 胜义谛与世俗谛

    作者:东方阳熹 来源:道德真源《东方阳熹言道录》184篇 一、什么是胜义谛? 胜义谛,即绝对的真理,又名第一义...

  • 世俗谛丶胜义谛

    第一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三讲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阿毗达摩"的特点及学习"阿毗达摩...

  • 世俗,非俗

    八月二号,台风“韦帕”影响下,尽是满城雨,所以也就更心安理得宅在家里。客厅卧室厨房厕所,四点一线。 所谓的蜗居,或...

  • 什么是世俗谛和究竟谛

    《阿毗达摩讲要》 两种谛与两种教法 根据阿毗达摩,有两种真谛、真理: (1) 世俗谛(sammuti-sacca)...

  • 辛丑年@子逸杂谈【人生的目标】

    话说人生的目标,在世俗中生活的人,用世俗观念处理事物,非世俗中人会用非世俗观念处理事物,深信科学之辈,排斥玄学,深...

  • 说善恶

    有没有善恶呢?当然有,在人化的世界里善恶是明明确确存在的,但是说一个道理,要分为胜义谛和世俗谛。圣义谛是究竟的说法...

  • 非是世俗心,却要世俗活

    早两年,朋友圈的一位同行突然地就出家了,出乎意料。我对他不大了解,仅有的联系可能就是一两次工作上的接触,还是线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俗非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ei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