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作战常规配备,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统兵十万,沿途千里转运粮草,内外的日常开支,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武器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等,每日须耗费千金,作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军才能顺利出动。
【感悟】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等是战争胜负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古代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例,就是去截断别人的粮草。所以国君和主帅在后勤这个方面都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有精确的计算,才能够进行准确的决策。孙子在这方面只给出了一个大致的配备,实际上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上,在敌我双方不同的形势下,这些配备又有所不同。
我们看《三国演义》,许多战争都是因为粮草方面的问题决定了胜负。比如官渡之战,在相处阶段的时候,本来是曹操这一方因为粮草不济而万分危急。后来因为许攸的投奔指出了袁绍粮草方面用人不当。曹操亲自带兵用尽全力烧毁了袁绍的粮草,使袁绍军心涣散,人心不稳。曹操最后乘胜追击,反败为胜。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上伐魏,也有几次是因为粮草问题而半途而废。
在这一方面,刘邦对后勤的认识最为重视。他在总结汉初三杰的功劳时,特别强调了萧何的功劳,称赞他为“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他说在这方面的才能连自己都不如萧何,刘邦充分肯定萧何的功劳,同时也是对后勤的充分肯定,这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中得出的宝贵经验。用兵作战如此,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后勤。《道德经》中也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为比喻,也说明了后勤的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