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沃龙。
欢迎来到我的每日分享。
我们应该怎么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不会推荐任何品牌和鞋款,一方面,跑鞋存在个体体验差异,我合脚的鞋,你不一定合脚,另一方面,一旦扯到品牌忠诚度,这问题就复杂了。
所以,我仅从我的经验和知识面,给大家几个挑选跑鞋的大原则,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加轻松地挑选到合适自己的跑鞋,也少走一些弯路。
好了,免责声明结束,现在进入正文部分。
(我的废话真多...)
一、了解自己的脚
首先,在挑选跑鞋之前,我们要对自己的足弓有一个基础的评测,确认自己是相对正常的足弓还是扁平足。
(注意!这里所说的正常足弓是相对于扁平足而言,无论是高足弓、低足弓还是正常足弓,对于跑鞋的选择影响不大,所以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评测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让自己的脚沾水后踩在纸板、地板或任何可以留下脚印的地方,看看自己留下的脚印内侧有没有一个弧形,如果木有或者弧度很小,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扁平足,而扁平足是需要专门的鞋子去矫正的。
如果你的足弓相对正常,那么恭喜你,我们可以继续往下看了。
下一步,是对于自己跑步姿势的评估,一般的跑步姿势,包括三种,内翻、外翻和正常。
如果你跑步的时候足内侧(就是大拇指那一侧)经常先于足外侧(就是小指那一侧)着地,那就属于外翻,反之,则是内翻。
我们也可以找一双自己穿着时间最久的鞋子,看一下磨损状况,如果鞋子的鞋头(脚尖那一坨子)的内侧和鞋跟(脚后跟那一坨子)的外侧磨损严重,那么就属于外翻,反之,则是内翻。
足外翻(右脚)
足内翻(左脚)
当然,完全正常的足弓结构和完全正常跑步姿势只是一个理想状态。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跑步姿势上的问题,我们的身体在通常情况下都会不断自我调整,来恢复到一个相对平稳和舒适的状态。
所以,除非是重度的足内翻和外翻的小伙伴,我们一般不必太过担心,用自己的状态给跑鞋的选择做一个参考即可。
二、选择合适的鞋
在了解完自己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跑鞋了。
首先
我不推荐大家光脚跑步,或者穿着鞋底较硬的鞋进行跑步。
比如平底鞋、皮鞋、拖鞋...
之前也提到过,每个人的足弓结构和跑步姿势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而没有鞋子的保护,这些问题会被放大,地面的冲击力也会在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状态下就进入你的身体,我们就很容易出现脚底板疼、膝盖疼、甚至腰疼的问题。
其次
我们需要选择对于足踝有一定包裹性和支撑性的跑鞋。
也就是说,鞋帮子需要高一些。
这一点对于踝关节稳定性不好的小伙伴尤为重要。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单脚站立,双手叉腰,膝盖向前,看是否能稳定15秒以上。)
低帮鞋+低稳定性,会大大增加崴脚的风险。
最后
鞋子要对于足弓有针对性的支撑。
这里,就要用到之前我们对于自己跑步姿势的评估了。
现在市面上的跑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缓冲类、稳定类和控制类。
控制类跑鞋大多针对足内翻的跑姿设计,受众群体比较小,市面上也比较少见,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而绝大多数小伙伴的选择,都集中在前两类上,就是缓冲类和稳定类。
缓冲类鞋子的特点,是鞋体轻、鞋底软,稍微贵一点鞋夹层大都设置额外的减震结构,比如气垫之类的,穿起来踩地感觉软绵绵的。
这类跑鞋,对于跑姿相对正常的小伙伴来说是相对比较合适的,鞋子较好的缓冲性会减小对于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冲击和伤害,让你能够跑的更远。
但是,这类鞋并不适合外翻型的小伙伴,
落地软+没有足内支撑结构,会增加崴脚的风险。
所以,如果你是外翻型跑姿,或者不清楚自己是什么跑姿的,这类鞋要慎重选择。
第二类,就是稳定类跑鞋。
这类跑鞋,在缓冲的基础上,在足弓内侧增加一定的支撑结构,可以使跑步时动作更加稳定。
稳定类跑鞋可以说是个万金油,它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正常型和外翻型小伙伴的需求,同时,对于体重较大的小伙伴,这类鞋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大大减少对于膝盖的压力。
不过,这类鞋一般会比同级别的缓冲鞋贵一点。
所以,如果预算充裕,或者不想费脑子去想自己是什么跑姿类型的小伙伴,直接选择一双稳定类跑鞋,那就肯定没错了。
当然,跑鞋的选择还要考虑使用场景、脚部形状和大小等等情况,甚至鞋带系法都有相应的要求,这就不在这篇文章的讨论之中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都能够跑的开心,跑的安全。
我是沃龙。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变得更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