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在宣传上也只有导演陆川和以旁白方式参演的周迅撑场。电影上映两天前,「一条」发布了一则视频,由陆川简要叙述电影内容和拍摄过程,迪士尼出品,美学含金量十足,由五组地表最强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分别跟踪拍摄了18个月。
视频中,陆川将《我们诞生在中国》定义为 Nature Movie ,并且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自然电影。然而遗憾的是,我翻墙搜索没有发现任何文献或报道对「Nature Movie」有明确的定义,如果有电影专家了解的话,还请解释下「自然电影」的起源和代表作品。(比心)
陆川有点狡猾。
「自然电影」的定位首要避免了大众从「纪录片」的维度进行评价。纪录片的根本要义是「真实」,《我们诞生在中国》明显加入了更多电影手法:利用蒙太奇将金丝猴淘淘塑造成护妹英雄;将一只死去的雪豹画面衔接在达娃与牦牛搏斗重伤后,用镜头语言暗示达娃的死亡,将母性的力量进行升华。
将拍摄素材进行非写实演绎,代入人类的社会化情感视角,使动物人格化,电影变得生动有趣,动物关系也更加平实温暖,但却缺失了客观的视角。
电影的剧本、剪辑由陆川操刀。筛选后的摄影素材长达350个小时,陆川花了一年多时间,剪了十多个版本,目前的上映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大概是能让迪士尼比较满意的版本。有一个网友的评价,我觉得很中肯:
剧本写得真的不好,跟小学生作文一样。
从《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可以看出,为了突显主题,对现实进行「艺术上的扭曲」,用冷酷写实的手法夸张冲突,是陆川拿手的。然而这次由迪士尼自然(Disneynature)牵头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却卸了陆川的「狠劲儿」:
拍摄到一些动物捕猎的血腥画面,陆川表示他可以剪得很残忍,但迪士尼说,这不行,孩子看了很怕;为了达到迪士尼要求的「家庭」标准,电影尽量去掉了暴力成分,所以现在能看到咬死猎物的雪豹达娃嘴上毛是白的——后期将每根毛上的血都擦了干净。
这就变成了一部合家欢的电影,能看到的动物世界也局限于生存和繁衍,而且还是萌化后的视角。
在电影主题的表现上,被束缚的陆川显得有些尴尬了。传说作为「亡灵的引导者和守护者」的丹顶鹤,每次结伴飞起时,背上都会驮着一个灵魂。以丹顶鹤为桥梁,来串联几个动物的故事,表达「生生不息,生命轮回」的理念。
但强行剪辑的剧情、完全不受控的「演员」使得每一次丹顶鹤出现都像是刻意煽情——甚至片尾高原上飞过的丹顶鹤都是用特效完成。而且用丹顶鹤来传达「生生不息,生命轮回」,末尾雪豹达娃的死亡紧接着熊猫丫丫的孩子出生,这难道不是皮克斯动画短片里的送子鹤吗。
皮克斯动画短片《暴力云与送子鹤》别担心,剧情不够,卖萌来凑。
雪豹达娃是一位母亲,两只小雪豹实在太可爱了(周迅腔);熊猫丫丫是一位母亲,孩子美美的成长给她带来了烦恼——毕竟一整部电影都在各种翻滚的孩子真的不太让人省心;配角母藏羚羊也是一位母亲,季节性迁徙去卓尔湖边生下的小藏羚羊可爱满分;连唯一的「男主角」金丝猴淘淘都还是个缺爱的孩子。
尽管用生存与繁衍的表达方式不失童真,动物家庭关系(据说)在暗示中国家庭特性、传达普世大爱的价值观,但是丹顶鹤、雪豹、熊猫、金丝猴、藏羚羊这个「五行」阵容在《功夫熊猫》里都已出现,加上与《奇幻森林》里黑豹类似定位的小熊猫,这真的不是一部儿童片?
《我们诞生在中国》基本偏离了陆川以往的个人风格,更像是迪士尼的一次尝试。
纯海外班底想要前往中国自然保护区拍摄难度非常大,尤其是雪豹所在的三江源地区,加上《可可西里》好口碑的作用,促生了这次合作。而动物爱好者如果想看严肃认真的纪录片,还是在家里撸一撸迪士尼自然的其他作品,比如《地球》《非洲猫科》《黑猩猩》什么的,大自然的故事讲的透彻很多。
2011年迪士尼自然出品的《非洲猫科》与《我们诞生在中国》海报相似电影宣传时曾称《我们诞生在中国》为今年迪士尼动物电影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为《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有点消费迪士尼的意味,但不妨碍迪士尼在这次合作中成为大赢家。
2017年4月《我们诞生在中国》将在美国上映,除了可观的票房、公益环保意义带来的品牌光环加持,更重要的是迪士尼获得了顶尖自然摄影师对中国风光、国宝级珍稀动物的大量宝贵的拍摄素材。
人类对雪山、精灵国度的全部幻想就在《我们诞生在中国》。中华大地的美在顶级摄影师的精心拍摄下,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使用。而电影出现的动物形象日后无疑将会出现在迪士尼电影中。不禁再一次想起了曾被《疯狂动物城》特效震惊的恐怖中。
尽管故事是虚构的,但通过剪辑能让很多观众相信故事真实发生,也算是一种成功。作为新类型的「自然电影」,清流《我们诞生在中国》比圈钱烂片好看、比动物园良心,就是有点太迪士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