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之隐逸者。自陶渊明始。
千百年来,吟咏菊花之人层出不穷。帝王将相有之,如汉武帝魏文帝;少女怨妇有之,如李清照朱淑真;英雄豪杰有之,如黄巢朱元璋;文人墨客更是数不清,从屈原至黄宗羲。就是当代的伟人毛泽东亦有“战地黄花分外香”之名句。
然而,每一类人对菊花的感受不同。汉武帝之“兰有馨兮菊有芳”,魏文帝"体芬芳之淑气”皆言菊花的香气;李朱皆是闺怨之言"人比黄花瘦"等;而英雄豪杰的诗句充满杀气,不易吟咏品赏。亦有文人墨客的诗词,当对着黄花饮酒赏玩,其韵味深长,为秋天之美事。但是,文人墨客对菊花虽然敬佩赞赏不已的然而其愤懑不满,怀才不遇等等牢骚怨言亦充斥其间。唯有毛主席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品出的是满心欢喜,不胜兴奋,又充满豪气。
在秋风舞黄叶的季节,唯有菊花迎风怒放,不畏霜寒。然赏菊之时节,面对满目秋色,往往也会生出悲伤之情。叹时光之匆匆,叹人生之无常。此时若为赏花,则大煞风景。不可取。在千年咏菊的诗词故事中,最为流传的是王安石与苏东坡的轶事。传当时年轻的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恰巧王安石不在。苏东坡见书桌上有一纸书笺: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他自作聪明的续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而当苏东坡比王安石贬职黄州团练副使时,某重阳日与好友赏花时,一阵风吹过,不堕枝头的菊花,竟然纷纷落地。此时他才恍然大悟,不是王安石不懂得,而是自己才识浅薄,少见多怪。从此,苏东坡再也不敢讥笑他人了。
无论是咏唱菊花的隐者之风还是菊花的高尚气节,或是借花感慨,或褒或贬,但人们还是对菊花喜爱不已,千年如一日。的确,当无情的秋风吹去百花的娇艳,树木的绿叶之时,在北方唯有菊花,粲然而开,迎风而立,至枯而不坠地。故世人以隐者喻之。
而你,亦有此花风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