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们相恋的,不是狂欢,而是共同的痛苦”。
昨晚看了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随着时代而跌宕的命运与不屈的进取精神造就了盖茨比,而失去盖茨比式的爱,从哪里说都是一个女人的悲哀。
要是以前,我一定不喜欢黛西,即使她有闪光的发饰、漂亮的裙子、小鹿一样的眼睛与上扬的嘴角,我也不会喜欢她在爱里的犹豫与摇摆不定,甚至不明所以地伤害别人,她似乎是一切的起源,却有没有力量终结这一切。
但现在读不懂黛西就读不懂盖茨比,原谅黛西就是理解盖茨比,这个漂亮的傻姑娘成为盖茨比心中的一道绿光,也成为这部电影的一束光,是盖茨比终其一生想要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生活及爱情的向往。
“回到过去”,回到纯粹的爱与抛开世俗阶级的过去,盖茨比有理想化的人格与对黛西绝对的爱情,但他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像他爱黛西一样得到全部的爱的回应,像他所言“无法理解”,黛西永远都无法理解他,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建立在对爱情虚无的幻想上,建立在对未完结初恋的情结上,鸿沟般的五年不是隔绝的屏障,无法跨越的阶级才是彼此间灵魂不能扣门的原因。
“使我们相恋的,不是狂欢,而是共同的痛苦”,盖茨比与黛西之间没有共同的痛苦,一个人在执着“早已永结连理”,一个人接受失去渐渐走出旧爱,不仅如此,在盖茨比成为盖茨比的道路上,是痛苦隐忍、披荆斩棘,而黛西,似乎一出生就成为了黛西 ,她不需要成为谁,只需要成为她自己,而盖茨比却不是盖茨比,他必须改头换面,可即使改头换面,他仍得不到她。
影完,“阶级固化”四个字在脑海中挥散不去,这似乎也是当代更多中产焦虑的来源——奋斗一生所得不过是一些人的起点。
最近在看吴晓波的《激荡十年》,历史拉远了看,总是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喜欢从不同的维度去看过去发生的事情,想知道是怎样的因造就了今天的果,想知道那些身在其中却不自觉的时间,再回看时,是否有觉醒有领悟。
08年到现在,就这样十年了,无论是从企业史角度,还是人物传记式,这十年,显得那样悲壮又特别,或者说,这十年,是十分容易引起国民共情的十年。
大家一起经历了很多,见证了很多,这些经历让往后的无数个十年都无法与此刻相较:一切的觉醒、一切的变革,经济的搭建与思想的革新在这十年快速迭变完成,不断地刷新着世人对中国的认知。
西方经济学家狂妄的预测在中国民众面前失效,那些企图用过去经验来论证的权威,抵不过中国民众血夜里某些民族品质的变量。
可能比起激进,我们更趋于保守,因为明白绝对的自由其实就是禁锢的开始;可能比起抗争,我们更趋于忍耐 ,这或许是一种委曲求全,也或许是一种暗度陈仓,但到底是一种自信,相信寒冬之后必有春天。
悲剧喜剧夹杂上演,冷漠无助是世人常态,一切喜乐无常,一切波涛暗涌,谁灯火下楼台,谁坦诚面世人,那些上了船的或许驶向了黄金海岸,那些没上船的也未必遇不到金银岛。
回过头看就释然,“阶级固化”其实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社会结构的定型,比起来,我们国家来的晚了些,浪潮还在后头,一切不过是刚刚开始。
历史都是选择性记忆,无法窥得全貌的真实并不真实,想到这,心里难免失落,走过的路看不清,未来的路照不明,没有匹夫之勇,倒多生帝王之郁,也只有当下或光鲜或颓唐的生活,才算得上是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