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男士和三名女士共同乘坐一部电梯,他们相互保持距离,或抬头看不断变换数字的楼层显示器,或低头滑着手机,或塞着耳机听音乐看着旁边的广告。突然一阵手机铃声响起,一位女士拿起手机,“喂~”,但是她没有听到任何回应,接下来她看了看手机,然后自言自语道:电梯没信号。
这是我下午下班乘坐电梯时候遇到的一个场景,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那位女士会有自言自语的解释。如果是我,接听电话中断时,有必要向周围的陌生人解释原因吗?
这个不起眼的事情,说明了一个道理——我们在乎别人的看法。一个人当着众人不小心滑了一跤摔倒时,他站起来后一般会来那么一句,“这地有点滑”。这后面的一句,是自然而然说出来的,像是自己的一种辩护,也算是一种自嘲,其实这也是在乎别人看法的表现。
我们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是陌生人。这里面的原因无外乎一下几点:
首先是人需要有安全感。根据马斯洛需求层级,人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全。所以,我们在乎别人看法,其实最根本的是在乎自身的安全。一只羚羊只有躲在羚羊群中时,对于它面对猎捕者生存的几率更大。人们也一样,当遇到不同的境遇是,我们会做出相应的解释,以避免被异化和排斥,从而避免脱离群体。
其次是人有被认知的需求。在生存之上,人们都希望被认可,被肯定。当我们的行为不同寻常时,我们会变现出一种行为或语言,来得到周围人的认知。
最后,人是社会性动物。怕孤独,怕在群体中孤立,当自己的行为异于群体时,由于担心自己被异化的心理,使自己做出相应的解释。
所以,我们在乎别人的看法,根本上是在乎自己,归结于基本安全的需求,被认知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我想,当洞悉这个现象之后的心理时,对于现实生活再遇到这种境遇时,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的尴尬,能够更有指导性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