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廉银
这个词是清朝才出现的,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为一地方官后往往有一大家子要养,还有各种礼上往来与迎来送往,加上家人仆从门客,在很早以前,就有火耗、冰敬、炭敬这些名目,但都是暗中操作,虽已是不传之密。
到清朝就有了确切的名字——“养廉银”,虽然来源还是火耗、冰敬、炭敬,我相信并不是找不到名目,只是再多老百姓估计就受不了了。这个时候养廉银不但有了名字,还有了具体的数额。例如:吴县的养廉银1800两,长洲县1800两,元和县1800两,昆山县1000两,新阳县1000两,常熟县1000两。养廉银的数额往往比俸禄多的多,大概在5-10倍之多。
捐纳
捐纳又称捐官。这个词很熟悉啊,《甄嬛传》中安陵容的父亲便是靠,她娘卖刺绣捐了个官,后来是各种贪污受贿。其实也能理解啊,就以捐个官县来说,少说要几百两,甚至几千上万两,而一个县官才几十两不足百两。谁能相信,他会花这么多钱只是为国为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有这个情怀和毅力,想必自己下场考个也不是多难的事。
正常情况下,捐来的县官只能是小县,不是要塞要地,繁华的地方,就是正常科举得来的,刚开始也是如此,先在不重要的地方练手,等三年考核,再酌情调度。
网友评论